第A3版:理论

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高质量发展

童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必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从宏观方面看,影响营商环境的指标有“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括基础设施、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等;“软环境”则是法律法规、政务服务、市场、金融等。从微观角度看,营商环境是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对地方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软环境”,体现了一个地方的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旨在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改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市场准入退出程序,涉及企业开办的多个事项联办组成一件事,联动实施证照并销、破销联办、简易注销,拓宽简易注销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主体数量,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建立产业发展目录和投资指南,推动土地、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加速聚集,引导各类市场主体集聚式发展、产业化提升,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创造、外资外贸主体增量提质,培育企业主体,支持更多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让更多优质企业生得出、长得大、活得好。
  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一流对外贸易合作环境。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引导企业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高效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开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纠纷应对指导,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抢注和专利非正常申请行为。要站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高度,迭代升级内外资企业“一网通办”,全流程网上办理、一次办结,全面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在税务、社保、公积金等政务、商务领域应用。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让投资贸易更加宽松便利,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进一步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开展重点企业反垄断合规辅导,选树培育一批竞争合规标杆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重在优化政务环境。除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等硬实力外,营商环境中的政务环境是最能影响一个地区软实力的因素,是现代城市竞争的关键所在。构建有为政府,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是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激发市场活力,政府要简政放权,制定好规则,为企业服务,这是判断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准。大力推行五证合一即一照一码改革,把繁杂的证照合并为一个营业执照和一个社会信用代码。建立精简高效的工作体制机制,按照“集中受理、分类交办、限时办结”要求,精简行政许可、税务、不动产登记办理资料和流程,积极创设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程序,加快推广实现优化营商环境中各环节“最多跑一次”办理模式。健全完善收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切实做到“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对服务窗口办理事项充分授权,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政务中心窗口服务效率。
  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行政考核机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效能监督检查,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政治监督、日常监督范围,坚持“正推”和“倒逼”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把被服务对象纳入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方法,使市场主体能充分表达意见。强化政府履约承诺兑现考核,带头加强诚信社会建设,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各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制定详细考核细则,严格考核奖惩。对干部评价要与优化营商环境挂钩,把服务市场主体纳入评价范围,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形成优化营商环境强大合力。
  (作者单位:阜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