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 :谱乡村振兴“合奏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颍州区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稳成果、促振兴”主线,牢牢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底线,确保巩固脱贫成果取得新成效、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守底线,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近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颍州区审计局全体人员深入三塔集镇冯于村开展脱贫户入户走访工作。走访组先后走访脱贫户45户,详细了解生产生活状况、政策落实情况,咨询困难需求、核实收支水平。通过入户帮扶走访,不仅详细掌握结对帮扶户的最新情况,而且与群众进一步加深了感情,对他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面深入宣传党的惠民利民政策。
据介绍,颍州区高度关注防返贫监测帮扶,持续压紧压实帮扶责任,充分依托2957名网格员和广大镇村干部、帮扶联系人,积极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将工作重心放在因人因户精准施策上,科学制定帮扶措施,严格坚持“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消尽消”原则。聚焦帮扶责任落实,坚持以上率下,每位区级领导分别包联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户”,既结合自身分管业务和分管领域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走访调研,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具体帮扶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
颍州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项支持措施加强教育保障,2022年春季学期资助残疾学生及经济困难残疾人家庭在校子女1209人、金额35万元。高度关注基本医疗保障,累计投入资金2898.61万元,共资助9343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建立预警机制,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帮扶。
增投入,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今年的红芋长得好、产量大,价格也比去年高,我家又能卖不少钱。”日前,颍州区西湖镇大许村村民许治叶边将地里的红薯打包往外运边笑着说。目前,市场红薯零售价在每斤1.5元至2元,他家这6分地可以收获3000多斤,保底收入4500元。
和许治叶一样的红薯种植农户在颍州区还有很多。据统计,颍州区红薯种植面积达到1.8万余亩,其中大户种植红薯面积约5000余亩,亩产达6000-8000斤,平均每斤售价约1.5元。此外,通过售卖红薯种苗可以增加收入,每亩地能增收约500元,亩均收入超万元。
颍州区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气候和土壤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红薯产业发展潜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助力乡村振兴。先后引进西瓜红、烟薯、玛莎莉等优质红薯品种,通过农技部门为群众提供红薯种植技术、农资、肥料和种植大户周边带动等方式,使红薯种植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给村集体带来发展机遇。目前,近千余户农民由一麦一豆的传统种植思维,转变为种植红薯,专业合作社以包回收、产销一条龙的服务方式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红薯产品销往安徽合肥、河南、山东等地,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据介绍,颍州区2022年各级财政衔接资金共计投入2.63亿元强化产业帮扶,先后开展品种展示试验7项、种植模式试验4个、品种展示与示范301个,并着手进行小麦单产800公斤高产示范攻关,加速释放科技转化对现代农业巨大推动作用。
此外,全区聚焦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制定《颍州区“双生赋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包村联系制度,并在袁集镇开展“政经分离”整镇推进试点。截至目前,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16个,建成村级供销社19家。
美环境,积极培育乡风文明
在寒冬腊月,不顾个人安危,冒着严寒跳入冰冷刺骨的池塘中,奋勇救起落水老人的刘少民;多年来心系弱势群体,多次为困难家庭幼儿减免入园费用,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排忧解难的邢誉馨;顶风雨、战严寒、斗酷暑,疫情期间免费为群众运送生活用品,用行动践行了当代邮政职工的奉献与大爱的郝春杰……颍州区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今年以来共推选阜阳好人22人、颍州好人58人、第四届颍州区星级文明户70户、文明家庭87户,持续建设崇德向善文明颍州。
作为“四事四权”工作法的发源地,颍州区深度融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随时组织村头会、广场会、茶话会,发挥群众议事的作用,切实解决“五类重点人群”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2022年以来,颍州区制定并逐步完善流动“红黄旗”制度,对评比先进的乡镇(涉农街道)授予流动红旗并颁发10万、8万、6万不等的奖金,对评比落后的涉农乡镇街道授予流动黄旗,真正让先进涉农乡镇街道“出了彩”,让落后涉农乡镇街道“出了汗”。
持续创新乡村文化供给,不断创新“板凳宣讲”、“理论快递送到家”等宣讲形式,全区9个阅读空间已按照“五有”要求投入运行。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了文艺汇演、节日慰问、网上祭英烈等活动134场,受众群众6万人次。
如今,乡风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颍州大地上铺展开来,乡风文明正内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注入乡村的灵魂。
汪文婕 闫翊 贾振 庞诚 文/摄
守底线,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近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颍州区审计局全体人员深入三塔集镇冯于村开展脱贫户入户走访工作。走访组先后走访脱贫户45户,详细了解生产生活状况、政策落实情况,咨询困难需求、核实收支水平。通过入户帮扶走访,不仅详细掌握结对帮扶户的最新情况,而且与群众进一步加深了感情,对他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面深入宣传党的惠民利民政策。
据介绍,颍州区高度关注防返贫监测帮扶,持续压紧压实帮扶责任,充分依托2957名网格员和广大镇村干部、帮扶联系人,积极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将工作重心放在因人因户精准施策上,科学制定帮扶措施,严格坚持“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消尽消”原则。聚焦帮扶责任落实,坚持以上率下,每位区级领导分别包联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户”,既结合自身分管业务和分管领域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走访调研,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具体帮扶措施,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
颍州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项支持措施加强教育保障,2022年春季学期资助残疾学生及经济困难残疾人家庭在校子女1209人、金额35万元。高度关注基本医疗保障,累计投入资金2898.61万元,共资助9343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建立预警机制,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帮扶。
增投入,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今年的红芋长得好、产量大,价格也比去年高,我家又能卖不少钱。”日前,颍州区西湖镇大许村村民许治叶边将地里的红薯打包往外运边笑着说。目前,市场红薯零售价在每斤1.5元至2元,他家这6分地可以收获3000多斤,保底收入4500元。
和许治叶一样的红薯种植农户在颍州区还有很多。据统计,颍州区红薯种植面积达到1.8万余亩,其中大户种植红薯面积约5000余亩,亩产达6000-8000斤,平均每斤售价约1.5元。此外,通过售卖红薯种苗可以增加收入,每亩地能增收约500元,亩均收入超万元。
颍州区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气候和土壤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红薯产业发展潜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助力乡村振兴。先后引进西瓜红、烟薯、玛莎莉等优质红薯品种,通过农技部门为群众提供红薯种植技术、农资、肥料和种植大户周边带动等方式,使红薯种植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给村集体带来发展机遇。目前,近千余户农民由一麦一豆的传统种植思维,转变为种植红薯,专业合作社以包回收、产销一条龙的服务方式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红薯产品销往安徽合肥、河南、山东等地,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据介绍,颍州区2022年各级财政衔接资金共计投入2.63亿元强化产业帮扶,先后开展品种展示试验7项、种植模式试验4个、品种展示与示范301个,并着手进行小麦单产800公斤高产示范攻关,加速释放科技转化对现代农业巨大推动作用。
此外,全区聚焦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制定《颍州区“双生赋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落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包村联系制度,并在袁集镇开展“政经分离”整镇推进试点。截至目前,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16个,建成村级供销社19家。
美环境,积极培育乡风文明
在寒冬腊月,不顾个人安危,冒着严寒跳入冰冷刺骨的池塘中,奋勇救起落水老人的刘少民;多年来心系弱势群体,多次为困难家庭幼儿减免入园费用,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排忧解难的邢誉馨;顶风雨、战严寒、斗酷暑,疫情期间免费为群众运送生活用品,用行动践行了当代邮政职工的奉献与大爱的郝春杰……颍州区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今年以来共推选阜阳好人22人、颍州好人58人、第四届颍州区星级文明户70户、文明家庭87户,持续建设崇德向善文明颍州。
作为“四事四权”工作法的发源地,颍州区深度融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随时组织村头会、广场会、茶话会,发挥群众议事的作用,切实解决“五类重点人群”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2022年以来,颍州区制定并逐步完善流动“红黄旗”制度,对评比先进的乡镇(涉农街道)授予流动红旗并颁发10万、8万、6万不等的奖金,对评比落后的涉农乡镇街道授予流动黄旗,真正让先进涉农乡镇街道“出了彩”,让落后涉农乡镇街道“出了汗”。
持续创新乡村文化供给,不断创新“板凳宣讲”、“理论快递送到家”等宣讲形式,全区9个阅读空间已按照“五有”要求投入运行。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了文艺汇演、节日慰问、网上祭英烈等活动134场,受众群众6万人次。
如今,乡风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颍州大地上铺展开来,乡风文明正内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注入乡村的灵魂。
汪文婕 闫翊 贾振 庞诚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