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暖闻

颍东区口孜镇龙沟村小学校长白振

做乡村孩子“提灯人”

本报记者 赵名威 通讯员 徐峰

  24年用心做好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今年44岁的颍东区口孜镇龙沟村小学校长白振,用坚持和奉献书写了答案。

  教育改变人一生
  出生于颍东区口孜镇龙沟村的白振,5岁时一场疾病导致左腿肌肉萎缩,落下残疾。那时,白振家通往龙沟小学的道路是一条狭窄的乡村小道。“下雨路滑,泥泞难行,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倒。”白振回忆说,学校6点开始早读,从家走路去学校要花半个多小时,为了准时到校,他必须比别人更早起床。
  “改变我命运的就是教育。”凭借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白振在上世纪90年代考上阜阳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他回到乡村母校任教。当时,他的理想很简单:“让家乡的孩子们通过受教育走出家乡,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放不下乡村孩子们
  偏僻,是龙沟小学最显著的地理特征。一栋四层教学楼,一块不大的水泥操场,110来个孩子加上10个老师,就是这里的全部。在这所乡村小学里执教24年,白振拖着不灵便的双腿来回往返,每天准时出现在三尺讲台前。遇到刮风下雨天气,行动更加艰难,但无论多难,他始终不曾放弃。“我一个人可以打退堂鼓,但是那些孩子怎么办?我放不下他们。”
  白振是数学老师,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总是听得津津有味。他不照本宣科,力求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想方设法寻找制作教具、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教学内容。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不厌其烦地指导。
  2010年,白振担任龙沟小学校长。每个清晨,他都站在学校门口同进校的教师和学生挥手,道一声“早上好”。课间,他常与学生谈心,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开导他们的烦恼。从青年到中年,渐渐地,他成为大家眼中的知心好校长,成为从龙沟小学走出去的学生们,最温暖的回忆。

  一辈子做好教书这件事
  白振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留守儿童”档案,一有空,他就拿出来翻翻,完善一下记录。档案上,除记录着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情况外,还清晰注明每个留守儿童的情况,如父母皆不在家或单亲在家,平时表现如何、家庭经济状况怎样等。
  节假日一有时间,白振和其他教师开展家访,把每一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心呵护。他还就地取材,开辟小菜园,为学生开设劳动教育实践课,陪伴学生快乐成长。
  转眼,24年过去了,一批批农村娃走向远方,而白振仍坚守在这所乡村学校。这些年,学校发生了许多变化:2021年,龙沟小学实现了智慧课堂全覆盖,使音乐、美术等课程有了好资源、好条件。学校有了两名特岗教师,孩子们接触到更好的教育……
  “我会一直守在这里,一辈子做好教书育人这件事就足够了。”谈话间,白振对龙沟小学的未来充满信心。多年来,白振陆续被评为“颍东区优秀教师”“颍东区优秀班主任”“颍东区优秀德育工作者”。今年9月,他成功入选敬业奉献类“阜阳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