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7版:今日看点

记者赴温州访阜阳“信义哥”张春明;他信守承诺打工还债,割肾救子,拾到13万元后找失主……

从阜阳到温州,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张春明和母亲



张春明在老家和乡亲唠嗑



11月20日下午3时许,从阜阳西开往温州南的G1965,缓缓停靠在站台。人群中,张春明很不起眼——背着黑色双肩包,踏上站台,四处望了望后,埋头往出站口疾步而行。
  此时的张春明,可以说是“归心似箭”。回老家办事,耽误了两天跑出租,让他在家怎么也坐不住了。
  妻子劝他,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多待两天吧。张春明摇了摇头,他不敢歇下来。生活的重担、家庭的责任,推着这个中年男子一刻不停地往前走。以前,创业失败欠下重债,还债是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债务刚还清,大儿子又被诊断出尿毒症,身为父亲的他割肾救子,还欠下7万元;为尽快把债还完,出院不久就回温州当起“的哥”。
  张春明做梦都想多挣点钱。2021年9月,发现乘客遗落在自己车上一沓一沓现金,那是整整13万元。他拿起钱,却第一时间找到失主,全数奉还……因讲信义重承诺,他先后获评“阜阳好人”“安徽好人”。
  信义是什么?信义是困难来临时的毫不畏惧,是拼搏奋斗中的不屈不挠。张春明的信义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感动了温州和阜阳两座城市,彰显着阜阳人的守诺、坚强与豁达。
  连日来,光明日报等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昨日,颍州晚报记者奔波千里,赶赴温州,再现“信义哥”张春明的故事。

“蜗居”生活
  11月底的阜阳,已能感受到寒冷与萧瑟。温州,还尚有几分温暖与舒适。
  下高铁后坐轻轨,半个多小时后张春明回到出租屋。
  出租屋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一个老旧小区内,虽处繁华地带,小区内的楼房却有些破旧,每栋楼有7层高,没有电梯。
  张春明就“蜗居”在其中一栋顶楼上的“8楼”。这是一个活动板房,没有空调,“冬凉夏热”。
  两年前做完割肾手术后,张春明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一下走上八层楼,有点吃力。走到4楼,扶着楼梯,他喘口气说:“你们先上去,我得慢慢来。”
  走走歇歇,上到顶楼,张春明摸索着打开灯,入目是几间用活动板房隔开的单间:一间卧室、一间厨房、一间卫生间,每间都是几平方米,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但在卧室床头旁,摆放着几盆绿萝。放下行李,张春明接来清水赶紧给花草浇水,又把鸟笼拎到阳台上,给里面的两只鸟喂些食。
  “怎么样?我这还不错吧,一个人独占一个大阳台,夏天热得睡不着时,还可以坐在阳台上乘凉。”张春明觉得,不论住得环境有多差,生活总要有滋有味,他喜欢在屋里养些花草,看着就“有朝气,有希望”。

“债务墙”
  对温州,张春明觉得像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他第一次到这里,是在2009年。当时,他身负30多万元债务,在老乡的介绍下,与妻子来到温州。他跑出租车,妻子干家政。两人租住在几平方米的房子里。
  两人到温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债主们的姓名、欠款数和联系方式等写在了出租屋的墙上。他怕自己忙起来,会把债主和欠款的数目弄混,这面墙也就成了他们的“欠款清单”。
  这笔30多万元的债务,是张春明创业失败欠下的。
  今年47岁的张春明,出生于太和县肖口镇田庄村一个农民之家。初中毕业后,像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早早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成为北漂一族。
  没有文化,在这个当时刚成年的小伙身上,只剩踏实与勤劳的农村人品质。
  在北京,张春明住地下室、收废品。后来,回老家结婚后,将妻子带到北京,二人像无数在外务工的阜阳人一样,踏踏实实用双手赚得人生第一桶金。那时,张春明一度干到一家饭店的分店店长。
  攒下50多万元,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春明结束“北漂”,回到老家,与弟弟合伙收购与出售铅产品。
  生活却并没有按照他希望的轨迹走下去。2008年,张春明生意失败,将所有积蓄赔进去不说,还欠债30多万元。
  面对身陷“泥潭”的张春明,有人劝他:“赶快跑到外地躲起来。”
  跑?当时村里创业失败的人并非他一个,很多人都选择了这个方法。
  但是,张春明总过不去心里的坎儿:“我遇到困难时,别人伸出了援手,就是相信我。有事就跑对不起他们!”他想要堂堂正正地活着,与妻子商量后,决定一起到温州打工,无论如何也要把债还完。

还债,还债
  在温州的那些年,每天天不亮,张春明就会起床跑出租,希望能多拉一趟。
  为节省开支,他们自己买面蒸馒头,吃从老家带来的腌萝卜干、芥菜丝。两人的生活费加上房租,最低时不到1000块钱。
  欠债还钱、诚信做人的朴素信念时刻支撑着张春明。
  夫妻俩起早贪黑忙碌,省吃俭用攒钱。每攒够一个债主的钱,张春明立即给对方转过去,然后从墙上划去一笔欠款。
  就这样,不到4年时间,他们清空了墙上的“欠款清单”。
  2012年,张春明把最后一笔欠款转给债主后,回到出租屋。妻子把一份青椒炒鸡蛋和一碗红烧肉端到桌子上,打开了一瓶二锅头,给张春明倒满。
  端起酒杯时,张春明的手抖了又抖,几次没有送到嘴边。“这些年生活过得苦,最应该感谢的是妻子。”他回忆起,曾经有一天,妻子从雇主家干活回来时还笑着,却在做饭时偷偷掉眼泪,“我知道,肯定是在外面受委屈了。”
  如今终于还完债,压在心里的那块大石头放下了,张春明干脆丢掉酒杯,抱着妻子大哭了一场,“哭过之后心里异常轻松,几年来从没有如此轻松过!”

割肾救子
  一个男人一生中有很多个身份,也要承担很多责任。作为儿子,他应当有为人子的孝顺;作为丈夫,他应当有为人夫的担当;作为父亲,他应当有为人父的责任。
  在张春明的身上,总能看到这些身份显著的特征。
  还完债后的轻松,并没有维持几年。2020年,22岁的大儿子张宇被诊断出尿毒症。“当时已经是晚期了,医生说只有换肾这条路了。”
  为救儿子,张春明夫妇到医院做了肾源配型检查。结果显示,二人的肾脏均可以移植,但张春明的肾脏移植成功率更高。
  到底谁来割肾?夫妻二人为此发生了一场“争夺战”。
  “他是一家之主,原本就因为胰腺炎做了手术,胆囊摘除了,现在再割个肾,身体万一垮了怎么办?”妻子车金英泪如雨下。但对于张春明来说,他是父亲、丈夫,救儿子应该自己来。“我不能让你冒这个险。”张春明反复做妻子的工作。
  最后,他“胜出”,决定割肾救子。
  在进手术室前,张春明还反复和医生强调:“手术中如有什么问题,不要考虑我,先保我的孩子。如果要拿我的命换我孩子的命,我也愿意。”

又添新债
  “只要孩子能治好病,没有什么是我不能付出的。”在巨额手术费和割肾的决定上,张春明至今仍无怨无悔。“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本能。”
  好在,生活依旧眷顾这个父亲,手术很成功。根据医生的嘱咐,张春明至少要休养半年以上。但他在家休养了两个月就坐不住了,再次背起行囊前往温州。妻子见状,要和他一起去,被张春明制止:“小儿子和孙子在家里,你就留下来照顾他们吧。”
  “你照顾好自己,别舍不得吃。”车金英其实心里明白,即使自己反复叮嘱,丈夫也会为了赚钱拼命。
  再次来到温州,张春明依旧是为了还债。由于术后身体还未恢复,张春明只能白天干活、夜间休息,只要稍微有些劳累,就会气喘吁吁。
  清晨5点半的温州市,街头已经能看到形色匆匆的路人,早餐店里烟火气袅袅升起,热腾腾的食物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张春明走出小区,来到附近一家包子店,店内人们坐在桌子前慢悠悠地吃着,他对老板说:“两个包子,打包带走。”
  张春明记不清已有多久没坐下来好好吃顿早餐了:5点起床,洗漱好赶到交接班地方,5点半接班。这两个包子,他可以边走边吃,“如果坐下吃,至少多花10分钟。”
  10分钟,够载一次客了。转眼间,来到温州已有十多年,张春明对大街小巷都十分熟悉了。但如果问他,温州有哪些特色小吃,他却答不上来。因为,他的午餐常常是一个面包或者还是两个包子,“趁等红灯就吃了,不耽误接单。”
  一天算下来,张春明在车上要连续开 10个小时,“坐一天下来腰都是疼的”。张春明每次出车,都把车里车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他说这是“移动的办公室”,给乘客留下好的印象。
  所以,他的生意还算不错,“网上接单好多是老乘客,奔着司机来坐车。”

为13万元找失主
  毛不易有首歌前两年很是流行,叫《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
  如果有一天变得很有钱,你会干啥?张春明还真想过——还债,赶紧还债。
  “考验”很快来了。2021年9月7日傍晚,张春明如往常一样拉客。当时,接了个女乘客,“她就在街上摆手叫车,上来就坐在了副驾驶,把一个黑色塑料袋放在脚下。”张春明回忆。
  行程结束,女乘客微信扫码付款后,匆匆下车离开。
  此时,恰好快到交接班,张春明前往交接班的地点。途中等红灯时,他随意一瞟,发现副驾驶座位下有个黑色塑料袋。
  “会不会是乘客的东西落下了?”张春明欠下身子,拿过塑料袋,放在腿上打开。
  这一打开才发现,里面是一沓一沓的现金。
  他数了一遍又一遍,一共13沓,都是百元钞票,共计13万元。
  张春明做梦想的都是挣钱,早日把欠款还完。但当钱真的出现在他眼前时,他则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一边是“飞来的财富”,一边是大额债务,张春明却没有动心。“这笔钱虽然能解决我眼下的困难,但拿了会一辈子不安。”张春明没有丝毫犹豫,他在工作群发了消息,请大家帮忙找失主。
  好在,微信扫码支付渠道留有乘客信息,张春明联系到对方,“电话里,能感觉到失主很着急。”
  交班后,下起了瓢泼大雨,双方见了面,张春明在核对相关信息后,将13万元现金交到失主手里。女乘客很激动,拿出一叠现金要表示感谢,却被张春明婉拒:“13万都没拿,这些钱我更不会拿。”
  事后张春明才知道,那位女乘客是当地一家公司的员工,当天按照老板的要求,从银行取钱支付农民工工资。
  “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张春明开了十几年出租车,不时遇到乘客将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落在车上,他总会第一时间找失主,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美德。

奔头
  张春明从来不与家人谈温州的工作,只是按时把钱转回家。
  因为儿子需要终身用药,目前每个月的药费在5000元以上。儿子身体好转后,前往浙江打工,在亲戚家的店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每个月3000元左右。他想以此减轻父亲的压力。
  下午5点交车后,张春明来到小区附近一家面馆,点了一份12元的面。热面端上来,他“呼呼”吃完,然后走回家。因为上下楼太累,他回到出租屋后就不会再外出。但即使坐在床上,张春明还在盘算着多久能还完债务:“去年还了1万元,今年又还了1.6万元,还剩4万多元债务。”
  不一会儿,微信响起来。那头是妻子,还有小孙子,喊着“爷爷”“爷爷”……车金英在电话里还在像往常念叨着:吃好喝好,照顾好自己。
  看着亲人,张春明总觉得一天的劳累很快散去了。挂断电话,他又给大儿子打去,叮嘱儿子好好吃药、按时体检,缺钱了和自己说……
  “信义哥”张春明的事迹经颍州晚报微信公众号、抖音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
  @小丹丹:大哥真的赞,大哥一定会好人好报。
  @許叁歲:说明欠钱的人也不都是坏人,不要动不动就“老赖”什么的,给你点赞!
  @你欠我一个未来:这才叫男人,也配得上男人这两个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爷们!
  @☆勤芳★:应该是老天在考验他,他经住了考验,以后一切都是顺顺利利的,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吃亏是福:好人,再穷都不会要不属于自己的钱,骨子里都是善良的。
  @112:那么需要钱,都没有被钱蒙着眼睛,大哥正直善良,真是个好人。
  @平凡:这位兄弟有坚强的意志和善良纯洁的心态,以后一定能够东山再起。
@独~品:正义之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明知道自己欠下债务,还不贪不属于自己的钱。
  颍州晚报记者 曹亚伟 高红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