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理论

两个“行” 彰显理论创新时代伟力

明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一个“行”到两个“行”,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又一成果。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精准扶贫时要求,宣传部门一定要阐释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三个“为什么”。在202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结为“马克思主义行”。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历史伟业,以毋庸置疑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示出的强大的生命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制胜法宝。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个党员,我们的优势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并将之作为矢志不渝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总结的“伟大建党精神”,首先强调的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由于我们党掌握了真理,把握了规律,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这就回答了“马克思主义行”的问题。在此基础上,2022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是因为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且把它付诸实践。我们党“行”就“行”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把理论创新付诸实践。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照搬照抄就不“行”。所以,二十大报告讲到两个“行”。以两个“行”为基础,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都具备四个特质: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第一,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第一次把历史变成了科学,用唯物史观研究资本主义,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得出了必然结论——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首先是“科学”,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第一特性是科学性。说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运行规律,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趋势。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我们党不断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做到了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第二,人民性。一种理论为什么“行”,是因为它来自人民、造福人民,受到人民拥护,这才“行”。从毛泽东同志讲的“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讲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讲的“坚持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都是人民的理论。第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指导实践、变革世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也叫实践唯物主义。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阐述“知”与“行”的关系,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干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干出来的,是靠干来改变世界,是靠干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第四,开放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是面向未来、创新开放、与时俱进的理论。时代在发展,认识也在发展,所以理论必须不断向前发展。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以上四个特性中,第一个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因为它是“真”的理论,具有科学性;第二个说它是“好”的理论,因为它是有利于人民的;第三个说它是“实”的理论,因为它是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的;第四个说它是“活”的理论,因为它是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理论。(作者单位:颍东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