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身边事·专题

工商银行阜阳分行“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活动

——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专题


  为增强广大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现通过案例向金融消费者解读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和陷阱,提高社会公众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和技能,筑牢金融网络安全屏障,守护消费者金融权益。
  案例1:盗取手机ID诈骗李先生发现自己的某品牌手机被锁定,随后注册该品牌手机ID的邮箱收到一封勒索邮件,称可以解锁手机但需支付2000元现金。原来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技术攻破李先生的手机账号并篡改了手机ID密码,再登录更改账户名,最后通过“查找我的手机”远程锁定手机并实施勒索。
  安全解读: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终端漏洞或用户疏忽等,盗取用户信息,骗取受害人钱财,日常我们一是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尤其是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二是卸载带有支付功能的手机应用时应先检查是否已解除银行卡绑定,三是要通过官网或正规应用市场下载安装软件。
  案例2:网购退款的真假识别陈女士在某网购平台上购买了一件价格几十元的物品,因对物品不满意申请退款。经沟通网点同意退款并指导陈女士通过某支付平台办理退款手续,款项很快就退回至陈女士的银行卡,但金额却为1万元。网店电话紧跟而至,声称是误操作,要求把钱退回指定账户。幸好陈女士警惕性高,立即报案。经调查,在办理退款时陈女士实际上是点开了支付平台的贷款页面。
  安全解读:
  不法分子冒充网购平台客服,以“商品有质量问题”或“交易异常”等“退款”理由诱导买家开通支付平台的借贷项目,并以“错转”为借口要求受害人将钱款退回至指定账户。由于不法分子能准确说出订单详情,因此很容易获取买家的信任并实施诈骗。注意鉴别网址真伪,网购退款要使用电商平台官方网站,不点击陌生链接,千万别贪小便宜上大当。
  案例3:利用伪基站诈骗李女士正在玩手机,突然收到一条某银行发来的银行卡消费积分兑换短信,没有多想就点开了链接,并按提示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和身份证号码,又输入了某银行短信发来的验证码,没想到短短数十秒后,就收到多条共计转账99998元的短信,李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安全解读: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伪装成银行或运营商发送诈骗短信,引诱手机用户点击短信中链接,从而植入病毒,盗取敏感信息,骗取钱财。日常一是发现手机信号突然中断应提高警惕;二是不要轻信中奖、转账、积分兑换等短信;三是手机要安装安全软件拦截垃圾短信。
  温馨提示:经常用于网络支付的银行卡不要存放太多资金,设置消费转账限额;不同网络支付账号建议设置不同的复杂密码;用于网络支付的设备应安装安全软件并定期扫描,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进行网络支付或退款等操作时应登录正规网站;不要告诉他人网络支付的密码和验证码等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