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文周刊

豪饮善饮名士迭出 酒史酒事丰富多彩

——历史上的阜阳酒乡


颍上县赵集出土的商“酉”字铜爵



艺术家创作的“刘伶醉酒”



艺术家创作的“刘伶醉酒”



艺术家创作的“刘伶醉酒”


  阜阳地处中原,四季分明,凭借宜人的气候,优质的谷物,天然的泉水,阜阳的酿酒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从刘伶、毕卓到欧阳修、苏东坡,豪饮善饮名士层出不穷,酒史酒事丰富多彩。阜阳文史学者李兴武先生对阜阳酒史追根溯源,为我们展现出历史上的阜阳酒乡。

  李兴武

  中国的谷物酿酒起源于农业生产,正所谓“清醠之美,始于耒耜(《淮南子·说林训》)。”有论者将我
  国粮食造酒的时限上溯到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是因为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就有了陶质酒具和特别制作的酒器。5800年前后,阜阳临泉官庄遗址原始先民族群,就已经熟练地掌握原始水稻栽培技术,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和其它作物。粮食多了以后,由于贮藏方法简单,容易腐烂变质,发霉发芽,形成天然曲蘖,遇水就会发酵成酒。阜阳最初的天然谷物酒和人工酒从这时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有了酒就有了关于酒的历史和文化。据考古发现,在殷墟遗址就有酿酒场所。当时用大缸酿酒,与《史记·殷本纪》注引《太公六略》“纣
  为酒业,迴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千余人为辈”的记载相吻合。阜阳博物馆珍藏有颍上县赵集出土的商代“酉”爵、“月己”爵等精美商代青铜
  酒器,说明殷商时期阜阳的酒器酒具已具有相当水准。周代的先民科学地掌握了酿酒工艺,《礼记·月令·仲冬》:“乃命大酉,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清,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酉监之,无有差贷。”这就是著名的“古遗六法”,还有“五齐三酒(《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卷五)”。到了南北朝时期,我国酿造工艺发酵理论的雏形已经形成,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横空出世,不独制曲酿酒理论先行,酒品酒质大幅度提高,而且魏晋酒风独步天下,豪饮善饮名士层出不穷,酒史酒事丰富多彩,且与阜阳结下不解之缘。

  魏晋风度,刘伶与毕卓的精彩碰撞(上)

  “魏晋风度”一词出自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那场著名的演讲。晋人在人们的印象里轻裘缓带,不鞋而屐,他们“简约云澹,超然绝俗”。那种名士风范,确实是“真名士,自风流”。从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俊洒脱,表现出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正如曹操所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和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弥漫了整个魏晋的天空,当时是“悲凉之雾,遍布华林”(鲁迅语)。魏晋时代长期的战乱、流离、别恨、离愁,太轻易的生离死别,妻离子散,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甚至被民间传说、被历史记载。刘伶、毕卓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历史上的刘伶。刘伶(约221-300年)字伯伦,沛国人(安徽淮北),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晋书·刘伶传》记载:“(伶)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语,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乃引酒御肉,隗然复醉。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伶虽陶兀昏放,而机应不差。未尝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颂》一篇……尝为建威参军,泰始初对策,盛言无为之化,时辈皆以高第得调,伶独以无用罢。竟以寿终。”
  而传说中的刘伶因嗜酒如命,被称为“酒圣”“醉侯”。笃好老庄之学,追求逍遥自在,不愿在朝为官,崇尚无为而治。因此,他是“竹林七贤”中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他好远游,有一次来到汝阴(今阜阳)西大街的“杜家酒店”,只见门前挑着一个杏黄色的酒帘,上写着“杜家美酒三大碗,不醉三年不要钱。”他心里思忖:我走南闯北几十年,喝遍九州十八县,还不曾遇到这样的酒店,今天倒要领教领教。于是直呼店小二拿酒三碗。杜掌柜见状忙不迭陪笑劝说道:“客官大人请坐,不是本店不卖您三碗,而是您老人家喝不了三碗。”刘伶笑道:“怎讲?”掌柜答道:“我这酒一来提精神,二来壮筋骨,若是三碗下肚,就会大醉三年不醒,岂不误了你的大事。”闻听此说,刘伶硬是不信,死缠烂赖,要了三碗,并立下字据:“若醉三年,给钱十倍。”此时酒香飘来,沁人心脾,刘伶垂涎三尺,猛吃三碗,醉意上头,赶紧回家。见到妻子,说了实情,无奈此时头重脚轻,身不由己,醉死过去。转眼已过三年,杜掌柜上门讨要酒钱,恰好刘伶一觉醒来。真是阴间一夜,阳世三年。两人正说话间,忽然地上升起一片彩云,轻轻地托起杜掌柜和刘伶,向西天飘去。这就是杜康造酒刘伶醉的故事,这酒就是醉三秋(钟音、陆志成《飞去的仙鹤·醉三秋》)。
下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