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专版

太和徐淙祥一家:

当好带头人端牢自己饭碗


本报记者 宋玉洁

  连日来,提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忙碌了多天的徐淙祥仍然难掩激动和喜悦之情。
  今年69岁的徐淙祥是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能手,一辈子都在与农业、农村、农民打交道。
  今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推出“两强一增”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管理,战胜了低温、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徐淙祥种植的1230亩小麦,总产、单产、品质再创新高。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徐淙祥怀着激动自豪的心情,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向他汇报了自己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表达了继续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决心。徐淙祥(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
  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竟然亲自给我回信了。这是一份关怀,更是一份激励!粮食是咱们的生存之本,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是我们这辈人最真实的感受。
  我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往后,我们全家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搞好规模经营和科技强农,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徐健(徐淙祥儿子):
  我以前做化肥农资生意,对于父亲的选择,起初并不很理解,不明白父亲种地为啥这么有劲。随着国家农业政策越来越好,粮食连年丰收,自己逐渐理解、支持父亲。2008年底,我从农资经营转到粮食种植。如今一干就是十几年,负责管理合作社1200多亩高产田。徐旭东(徐淙祥孙子):
  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自小我便与土地结缘、与粮食为伴。2018年大学毕业后回乡,跟着爷爷、父亲种地。总书记在回信中,对我们一家三代坚持种粮感到很高兴,这也让我倍感振奋。农村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年轻人可以大有作为。我一定要向爷爷学习,投身农业发展,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