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和病毒近距离“过招”

本报记者 宋玉洁 通讯员 马怀业

  在日常诊疗中,他是艾滋病感染者的守护者,为患者在暗夜中带来微光;在抗疫关键时期,他是抗疫第一梯队成员,将隔离服当作白衣战甲,逆行“疫”线。近日,记者采访了市二院感染科医生刘辉,听听他的青春奋斗故事。
  2008年,80后医生刘辉来到市二院感染科工作。“前几年,我负责急性传染病和慢性感染病的救治,与手足口病、流感、水痘作斗争。近两年,医院科室细化后,我负责艾滋病感染者的诊疗。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时,我又奋战在抗疫一线。”
  刘辉的记忆中,有一名艾滋病感染者王琳(化名),“她是我们随访时接触的一位艾滋病感染者,两年前确诊艾滋病,但她本人不愿意接受现实,对抗心理严重,拒绝接听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也拒绝治疗。”
  后来,王琳出现身体乏力、胃口差的状况。刘辉得知后,一遍一遍劝其赶紧到医院检查。待其入院后,刘辉和同事为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为她做心理辅导:“只要规范治疗,降低病毒载量,提升机体免疫力,以后生活不受影响。”在刘辉等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下,王琳顺利出院。
  新冠肺炎来临时,刘辉的“战场”转移到战疫一线。2020年,刘辉在抗疫一线奋战数月,今年本轮疫情来临时,他再次主动申请加入抗疫第一梯队。
  接病人、送病房、发物资、问病史、查身体、下医嘱、写病例……感染者入院初诊,需要很多工作。“有一天夜里,我们接了12个感染者,连续忙了好几个小时,停下来歇一歇时,才发现防护服里的衣服早就汗透了。”刘辉说。
  每次进入隔离病区前,刘辉要花半个小时穿上防护服,戴上手套、鞋套、面罩。“进入病房后,我们要查房,询问病人身体情况,及时掌握病情变化,还要进行核酸检测,每4个小时一轮。”刘辉介绍,感染者治疗,一人一方案。无症状感染者,以中药调理为主,对于一些特殊患者,会有多学科会诊。
  5月底,一位50多岁的男士从上海返阜,按照防疫政策,这名男士需要进行14天隔离,但患者返阜前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就诊,系肝部肿瘤患者,合并有艾滋病。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我市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将这名男士收治到市二院的隔离病房。刘辉介绍:“我们每天穿着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为这名男士查房、诊疗。隔离期结束后,收治到普通病房,对症治疗。”
  刘辉的爱人侯静是市二院呼吸科的一名医务工作者。疫情来临时,她与刘辉一起并肩作战,冲锋一线。“生命至上,责任在肩,看到一个又一个感染者核酸转阴,顺利出院,我就强烈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的成就感。”刘辉说,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继续发挥抗疫精神,慎终如始,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