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 总书记给俺回信啦!”

本报记者 徐立成

  “总书记给俺回信啦!”6月27日,双手接过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发来的回信,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激动不已:“没想到,总书记给俺一个农民回信!还在信中开头就说,记得俺这个种粮能手!”
  当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当地的乡亲们表示问候,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我记得你这个安徽太和的种粮能手。得知你家种植的小麦喜获丰收,儿孙也跟着你干起了农业,我感到很高兴。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徐淙祥思绪万千。
  自2011年至今,习近平同志的三次殷殷嘱托,激励着徐淙祥坚持不懈地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今年69岁的徐淙祥是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能手,一辈子都在与农业、农村、农民打交道。
  多年来,为了种出高产优质粮,徐淙祥与省、市农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不断探索适应黄淮地区的新品种、新技术。他牵头成立粮食绿色生产联合社,带动周边农民走上致富路;建立现代种业基地,每年都承担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和优良品种试验示范,审定的新品种在全省乃至黄淮地区推广。因为在农业领域作出突出业绩,徐淙祥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等称号,并当选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时光回溯到2011年4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调研。习近平走进田间,仔细察看麦苗长势,与徐淙祥以及正在忙农活的村民亲切交谈。得知徐淙祥管理的这片地2010年亩产达到700多公斤、比平均亩产高出200多公斤,习近平十分高兴,鼓励他继续攻关小麦高产关键技术,为国家粮食生产多作贡献。
  语短情长,坚定了徐淙祥潜心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的信心。
  在张槐村农作物绿色高效试验示范田,徐淙祥屡屡创下小麦、玉米、大豆的安徽单产纪录;领衔或参加研制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法宝”,他也由此被誉为安徽“麦王”。“优质高产多打粮,快找劳模徐淙祥”,更是成了当地耳熟能详的顺口溜。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与代表们共商国是,并和徐淙祥亲切握手。
  亲耳聆听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徐淙祥倍感使命在肩。习近平总书记说,在安徽代表团讲农村改革,是因为安徽是农业大省,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农村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要一如既往把“三农”工作抓紧抓好。
  殷殷嘱托,牢记心间,干在实处。
  从北京回到阜阳后,徐淙祥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小麦、玉米、大豆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通俗易懂的谚语形式汇编成册,并制成挂图,免费发放给村民。这些年,他一直带领着乡亲们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共同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今年,徐淙祥种植的1230亩小麦,总产、单产、品质再创新高。6月1日开镰当天,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他喜不自禁,提笔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表达了继续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决心。
  “11年了,没想到总书记还记得俺!”徐淙祥说,总书记的回信,饱含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和殷切希望。一定牢记总书记重要指示,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研制更多、更好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快速高效发展,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如今,徐淙祥的儿子、孙子都跟着他干起了农业。儿子徐健负责管理1200多亩高产田,是种田能手;孙子徐旭东,毕业后也回到家乡,跟着爷爷、父亲做农业科技研究。
  “总书记在回信中,对我们一家三代坚持种粮感到很高兴,这也让我倍感振奋。农村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年轻人在农业上可以大有作为。我一定要向爷爷学习,投身农业发展,做个新农人,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徐旭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