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花季雨季

读李白

阜阳市第二十八中学七(2)班 王皖湘

  有人向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淡然;有人追求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不羁随意;可我却欣赏太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潇洒自信。我要的不是平淡如白纸般的生活,而是活力飞扬,永不后悔的青春。——题记

  小时候,我对诗词就有一种特别的热爱,第一首接触到的诗,便是《静夜思》。第一个接触到的诗人,自然就是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人们一定都耳熟能详、倒背如流。虽只有短短的20字,却牵连着诗人的故乡,是诗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视野已经不限于那一方窄窄胡床边的月光了,转而喜欢起那一首首飘逸洒脱的古体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一个个长短不一的句子,诉说着山河的壮美,诉说着友人的真诚,诉说着诗人的豪情。李白笔下的一切,都那么的有血有肉,吸引了我这颗年轻的心。这样的自信,正是少年的追求,正是青春的写照。
  随着对李白人生经历的进一步的认识,对盛唐历史的进一步了解,我似乎又从这些诗行中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盛唐的一天里,玄宗请李白进宫填写新的歌词。诗仙正在长安的一家酒店里肆意饮酒,传旨的人到达后,已经醉了,还“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最后,他被抬到了玄宗的面前。在他知道玄宗让自己填词后,竟使唤当时最得圣心的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竟使唤当时正当盛宠的贵妃娘娘——杨玉环为他磨墨。高力士心胸狭窄,就对杨玉环说:“‘可怜飞燕倚新妆’中的赵飞燕虽得一时宠,可最后却落个自杀身亡的下场,他这是在借古讽今呐。”杨玉环听信谗言,两个得宠的人一起向玄宗说李白的坏话,玄宗虽欣赏李白的才华,可是时间长了,难免会生疑心,对李白的信任愈发减少,李白被报复,人生走起了下坡路。
  李白难道就没有后悔过吗?没有。放还之后,他游历天下,虽然在政坛上没有留下他的名字,但是他的名字却在诗坛的最高层上熠熠生辉。也许他曾经失落过,但是他一定没有堕落,而是重拾希望,抹泪前行。庐山瀑布下或许会有他碎了一地的心,但吴越大地上一定会有他重生的希望。这些希望逐渐化成一缕诗魂,在唐诗中留下一笔笔的浓墨重彩。如同诗中所写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许人们可以把他贬到远方,但是他骄傲的脊梁永远不会弯折,他只会仰天大笑,因为他的心中永远怀揣着一束光。
  李白落魄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笑他太痴。我却欣赏他,什么样的人可以在复杂的官场中维持自己的本心?什么样的人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潇洒依旧?或许,也只有李白了。
  我喜欢读陶潜的诗,可是那种遁世的逸趣,并不适合年少时的张狂,也不适合时代的靡丽,我们也读不出来那种隐居的淡然后藏起的浅浅忧伤。我喜欢读东坡的词,可惜呀,并不能领悟得通透,东坡当时所处的政坛,瞬息万变,没有经历过人生中的风起云涌,哪里又会有风轻云淡?我最喜欢的是李白的古体诗,李白不善七律,那是杜甫所长,七律的条条框框掩盖不了太白星的光芒,这种自信潇洒才是我们追求的模样。最可贵的是,那无论多少磨难也黯淡不了的火光。
  四壁云山开醉眼,一楼风月话诗仙。年少,需要的是自信的人生态度,自强的青春热情,诗仙的模样,才是青春应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