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专版

阜合联手造新城

本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邢瑞 王春露

  2011年,阜阳、合肥联手启动阜合现代产业园建设。10年间,阜阳南偏东,崛起一座宜居宜业新城。

发展快
  遵循“产城一体、四化同步、宜居宜业、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阜合园区立足阜阳区位、资源和人口优势,借助合肥核心城市资源,推动阜合“两圈”联动,园区发展稳步向前。
  ——经济总量保持全省南北合作共建园区第一方阵。年经营收入增长到155亿元,累计实现经营收入659亿元;年固定资产投资最高增长到69亿元,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68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到80亿元,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99亿元。
  ——被列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6+2”试验区,荣获全省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授牌,建成了载货汽车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阜阳复旦创新科技园、工投中小企业园等园中园。

产业优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
  阜合园区成立10年来,立足阜阳基础,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合肥龙头带动作用和阜阳市比较优势,坚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助推阜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占地近800亩的江淮载货汽车产业制造基地,以生产江淮汽车中重卡为龙头,10余家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落户,形成卡车制造集群,累计产值超百亿元;先进轨道交通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标准化厂区,即将建成投用,将与已形成的江淮载货汽车产业平台形成双百亿机械装备制造基地;以欣奕华为主的高新显示材料产业年收入5亿元以上,欣奕华二期OLED材料项目开始试生产,将与一期形成超10亿元的产能。
  值得一提的是,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阜阳复旦创新科技园已投入使用。目前,累计签约项目38个,其中已入驻运营项目21个。
  经多年培育,阜合产业园区已有企业341家,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创新等产业发展板块。

成色足
  发展,既要高速度,更要高质量。10年来,阜合园区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线发展,不断提升宜居指数,推动了园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坚持绿色本底,建成生态用地183公顷,建成8公里的“五湖四海”生态轴,颍淮花园获评3A级景区。PM10、PM2.5的管控指标位居阜阳市前列。
  ——围绕群众需求,逐步完善配套服务,创优人居环境。安置群众1.2万人,实现当年拆迁、隔年安置。现有商品房及安置小区10个,周边已有约12万人依托园区安居乐业。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运营4年,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项目正在建设,阜阳实验中学南校区、北城小学翡翠湖校区等优质中小学教育投用,引进罍街、万国农贸等商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
  当前,阜合产业园正积极构建起合肥都市圈、阜阳城市圈“双圈”联动发展纽带,加快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力争“十四五”末实现年经营收入500亿元,园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汇集人口15万人,服务周边人口50万人,成为南北合作的样板园、双圈联动的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