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工业企业将以『亩均论英雄』

我市开展亩均效益评价,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徐 风光 实习生 芮嘉琳 通讯员 张蕾娜

  企业规模大,发展质量就一定高吗?近日印发的《阜阳市开展亩均效益评价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试行)》明确,破除“以规模排位次、论胜负”的观念,将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绩效综合评价与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挂钩联动,通过建立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扶优汰劣,加快“腾笼换鸟”,培育壮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等生”,调控帮扶“学困生”,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外有成功经验、内有改革诉求,要素优化配置改革势在必行
  “亩均论英雄”改革源起浙江,自2006年以来,先后经过基层探索、试点拓面、全面推广、改革深化四个阶段的总结完善,最终于2018年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确立。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该省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由2015年的18.7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7.5万元,提升47.1%。2017年以来,江苏、山东等多地相继在全省或部分市、县、园区推行这一改革举措。我省的马鞍山、宣城等市也积极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
  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牵引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去年11月1日,省经信厅等十部门印发《关于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意见》。
  “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工作,推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企业也有诉求。”市经信局局长韩烁介绍,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目前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主要集中于土地、用工、能耗、环保、资金等要素制约方面。尤其是土地指标等资源要素瓶颈,越来越明显。“有些低效利用的工业用地长期‘沉睡’,而不少工业大项目好项目却因为土地问题无法落地。”
  当前,我市正在实施高质量、可持续支撑的追赶型发展战略,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展亩均效益评价工作,既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也是等高对标长三角中心区、推进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选择,更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激
发工业企业发展活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以亩均论英雄、以质效配资源,差异化政策引领企业提质增效
  根据《阜阳市开展亩均效益评价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试行)》,我市亩均效益评价的对象,为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及占地5亩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单位能耗营业收入3项指标为必选指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单位污染物排放营业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各县市区自行设置的其他指标为可选指标;技术改造投资、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等为企业综合素质附加指标。
  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年度综合评价结果,将参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划分为优先发展、鼓励提升、规范转型、调控帮扶共A、B、C、D四类。其中,亩均税收低于当地亩均税收基准值的企业或总税收20万元以下的企业不列为A类。
  聚焦综合评价结果运用,让受鼓励的企业有获得感、受倒逼约束的企业有压力感,目前,我市正在探索建立健全资源要素、政策措施差异化配置机制,包括差异化财政扶持、差异化土地供应、差异化用能保障、差异化金融服务、差异化评先评优等5个方面政策,具体有: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A类企业申报各类政策奖补;对A类企业的新增用地优先保障,对C类、D类企业原则上不再新增供地;对A类企业用能需求和新增用能指标优先保障,将D类企业列为限供对象等。
  韩烁介绍,下一步,我市将指导各县市区按照市级统筹指导、县市区具体实施的原则,结合本地发展基础和特色,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同时,充分发挥亩均效益评价改革牵引作用,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打出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组合拳”,引导企业提质扩量增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推进全市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实现制造业倍增奠定坚实基础。“今年是我市首次开展亩均效益评价,明年开始,将常态化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