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人文

颍州西湖多元文化探析

上接10版

  
颍州西湖的四时文化
  四时者,乃春夏秋冬之谓也。颍州宜人,其西湖被称为“天下胜绝”。首先得益于当地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北宋时期的颍州西湖,四季风光旖旎,姿态万千,吸引了无数诗人写下赞美的诗篇,其中欧阳修八到颍州所写的百余篇(首),生动描绘了西湖冬去春来,晴雨朝暮,曲折委婉。除了闻名天下的、每一首都咏唱“西湖好”的十首《采桑子》之外,还有一些着意描写西湖四时风景的诗句:
  关于颍州西湖春色。欧阳修在《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诗中说:“坐惊颜鬓日摧颓,及取新春归去来。共载一舟浮野水,焦陂四面百花开。”颍州西湖下长淮水中和岸上的春光春色,迎面扑来,盎然如画。《西湖戏作示同游者》一诗,则通过比较手法刻画西湖景状:“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在欧公眼中,即使闻名遐迩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湖光月色,也换不来一碧如洗的颍州西湖如画的春色。
  关于颍州西湖的夏景。在欧阳修笔下,“春荣忽已衰,夏叶换初秀。披荒得深蹊,扫绿荫清昼。……况兹夏首月,景物得嘉候。晚蝶舞新黄,孤禽弄清味。”(《初夏刘氏竹林小饮》)。又谓“园林初夏有清香,人意乘闲味愈长。日暖鱼跳波面静,风轻鸟语树荫凉。”(《酬张器判官泛溪》)。好一派“风轻鸟语”的初夏风光,在初夏的“嘉候”中,使人生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关于颍州西湖秋雨。“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秋怀》)。在农历八九月的细雨轻风中,菊花盛开,菊香满
  园,一片黄金美景展现在人们面前。此时节“叶落秋水冷,众鸟声已停。阴气入墙壁,百虫皆夜鸣。虫鸣催岁寒,唧唧机杼声”。(《虫鸣》)。自此便知道勤劳的颍州人新一轮的劳作又开始了。
  欧阳修最为憧憬颍州西湖的冬雪:“悠悠野水来,滟滟西溪阔。晓日披宿云,荒台照残雪。风光变穷腊,岁律新阳月。冻卉意初回,绿醅浮可拨。人闲乐朋友,鸟哢知时节。岂止探芳菲,耕桑行可阅。”(《雪晴》),腊月将尽,初春即临,春耕待备,明媚的冬阳之下,大地开始复苏。欧公又曰:“暮雪浩方积,醁醅寒更浓。毋言轻此乐,此乐难屡逢。”(《人日聚星堂燕集探韵得丰字》)。

颍州西湖的景观文化
  这里所说的是人们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建造的人文景观,而这些景观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周康王(前1020)时期,胡子国国王伪髡在汝坟西侧,依傍“一泓碧水”,在其南岸建胡城,在东岸建台(女郎台)。建囿(御春园)、山川洞和通教寺,自此,那一泓碧水便被称为“西湖”。秦建汝阴县,此湖称“汝阴西湖”;南北朝北魏孝昌四年(528)置颍州,改称“颍州西湖”至今。
  汉唐间,颍州西湖已成为游览名胜之地。西汉高祖六年,夏侯婴以胡城为侯宫,修葺女郎台,增建亭阁。汉武帝六年,刘信建撷芳亭。三国时期,魏将邓艾疏浚西湖。唐圣德三年再浚西湖。唐开成六年,李漉调能工巧匠,先后建立兰园(堂)和怡园(待考)。唐大顺二年,李媞在芦花湄兴建西芳阁(斋)。
  北宋是颍州西湖最为繁荣时期,景观建筑已蔚为大观。现摘其要记之:
  文 庙:在湖东南岸,宋仁宗宝元六年蔡齐知颍时所建。清颍亭:在会老堂附近,晏殊知颍时所建。清涟阁(去思堂):面临西溪,晏殊为提倡清廉之政而建。双柳亭:欧阳修知颍时为纪念恩师晏殊而建。六一堂:欧阳修终老之所。宋神宗熙宁五年建成。会老堂:六一堂之西堂。欧阳修接待老友赵概之处。聚星堂:欧阳修为纪念前任知州刘筠、蔡齐、晏殊诸公所建。三 桥(宜远、飞盖、望佳):欧公亲自设计、督造的江南风格景观桥。西湖书院:在澄源堂右侧。欧阳修知颍时所建,明清重建。欧公祠:欧公既卒,知州陆佃为纪念他所建。怀欧桥:在湖东里许。颍人为纪念欧公所建。欧 堤:欧阳修知颍时,疏浚西湖时所建。三 闸:苏轼知颍时通焦陂、浚西湖,引湖水灌田所建。苏 堤:苏东坡知颍时期浚西湖时所建。西湖亭:唐代许浑燕宴处,苏轼知颍时在此赋《听琴诗》。苏公祠:北宋末年颍人为纪念苏轼所建,清代尚有祭祀。竹间亭:为欧阳修、刘敞、刘攽、苏轼、陈师道、赵德麟等游乐地。葵 亭:吕公著知颍时所建。在川岛以东,亭后有“青圃园”。金元明清期间,西湖虽有缩减,但经过维修、重建、再建,其建筑群落仍不减昔日之胜。

下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