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周刊

颍州西湖多元文化探析

陆志成 李兴武

颍州西湖的爱民文化

  爱民文化亦称甘棠文化,蕴含着爱民、为民、惠民的民本思想。甘棠之说可追溯到《诗经》中的《甘棠》之诗: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诗中的召伯其人是西周与周公齐名的大政治家,他在巡行乡邑时,常在棠树下讨论、决定一些为民、利民的事,使人民得到安居乐业,为人民带来美好(甘甜)生活。由于这些故事是召公在棠树之下商定的,所以在他去世后,人民都用棠树枝繁叶茂的形象来赞美他的仁风厚德,因此对棠树也充满了情感而倍加敬爱。就在棠字前面加上一个甘字,表示在享受美好(甘甜)生活时,不忘召伯。故清末两广总督、阜阳太和人徐广缙在其所作的《寄赠王青崖邵伯》诗中有云:“去后思偏切,甘棠惠在民”。
  颍州自古有甘棠湖,宋英宗嘉祐六年(1061)苏颂知颍时,整顿版籍,更定户籍
  工作深入细致,公平公正,被“一郡以为神明”,赞为甘棠之风,并著有《甘棠湖》诗:
  为湖始何人,心贤物亦久。所以甘棠名,百年犹不朽。
  颍州在北宋末年建有《四贤堂》,以祭祀先后担任颍州知州时的四位“贤守”施行的甘棠之政。
  晏殊当年对颍州西湖有开创奠基之功,“既开北渚,又阙西溪”,为提倡清廉政风建造清涟阁(去思堂)、清颍亭。
  欧阳修在颍州留下兴农桑、修水利、治西湖、建三桥、开书院、倡文风、举贤才、荐后生等政绩。所以,苏辙曾写《陪欧阳少师永叔燕颍州西湖》诗,赞誉恩师欧公的政绩:
  西湖草木公所种,仁人实使甘棠重。
  归来筑室傍湖东,胜游还与邦人共。
  苏轼在知颍州时,首先拒开“八丈沟”,颍人免去了一场水患之灾。同时,又留下治清河、通焦陂、下长淮、浚西湖、赈灾民、缉盗匪等政绩。
  吕公著两到颍州。一次任通判,一次任知州,配合欧阳修做出许多利民之事,还为会老堂题名而传誉千古,曾为颍州西湖建葵亭。
  六百年后,清乾隆颍州知府卢见曾有诗云“澄怀雅称西湖长,恐少勋名继四贤”,表示要向这些先贤学习,继承他们在颍州实行的甘棠之政,利民之举。可见,甘棠文化是古今官员们一直所遵循、所追求的目标。
  
下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