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颍岸风

予昔走南宫 江湖浩然涉

——欧阳修《送杨员外》诗赏析


王秋生

  皇祐元年(1049)春,欧阳修任颍州知州,这是他自己要求的。欧公之所以要求由扬州改知颍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堪迎往送来之烦剧,加之他在扬州又患了眼疾,苦恼不已。他在《与韩忠献王稚圭书》中说:“某昨以目疾为苦,因少私便,求得汝阴。”在《与章伯镇书》中说:“某昨以目病为梗,求颍自便。”他还在与王文恪公乐道信中说到目疾的严重,谓“双目注痛如割,不惟书字艰难,遇物亦不能正视,但恐由此遂为废人。”用今天的医学知识分析,欧阳修可能是由于用眼过度,得了青光眼病。这在当时是没有好办法的。
  但是,颍州虽然不是大郡,离京城开封毕竟并不太远,也是南来北往的要道之一,迎往送来之类事情也是免不了的,欧阳修在颍州即写有不少与此类事有关的诗。
  皇祐元年一开年,就公布了一件天下读书人关心、天下举子翘首盼望的大事,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6记载:仁宗皇祐元年(己丑)春正月“辛丑(8日),命翰
  林学士赵概权知贡举。”“三月乙巳(12日),御崇政殿,试奏名进士。丙午(13日)试诸科。癸丑(20日)赐进士冯京等一百七十四人及第,一百六人出身,二百九人同出身于崇政殿。甲寅(21日),赐诸科及第并出身五百五十人于观文殿。”皇祐元年的己丑科可谓得人,沈达、钱公辅、文同、姚辟、范纯仁、王安仁、李常、孙觉、谢景温、吕大防等皆登此榜。总共录取一千零九人,人数也是够多的。贡举结束,高中或落榜,都会有一些人南下,或返乡,或任职,自然也有取道颍州的。
  主持这一年省试的,就是欧公退居颍州之后,来看望欧公的赵概。赵概是天圣五年的探花,比欧阳修中进士早了三年,比欧阳修权知贡举早了八年。以后,我们还会谈到他。
  在欧阳修的知颍诗中,应该有三首诗与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有关,它们是《赠欧世英》《送杨先辈登第还家》《送杨君之任永康》。这有一首《送杨员外》诗,虽然未必与这一年的科举有关,但欧公在诗中说到了自己当年奔竞科场之事。
  此诗题所云“杨员外”,未详,一说即《送杨君之任永康》诗中的杨君,恐非。员外,正员以外的官员,亦指有影响的乡绅、豪绅。为了给解读欧公其他诗做个铺垫,让
  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
  予昔走南宫,江湖浩然涉。今来厌尘土,常怀把轻楫。闻君东南行,山水姿登蹑。秋江湛已清,树色映丹叶。羡君舟插橹,去若鱼鼓鬣。君家兄弟才,门族当世甲。行期荐贤书,疾驿来上閤。开头“予昔走南宫,江湖浩然涉”二句,即言及自己当年奔走科场之事。走南宫:此指为参加科举考试而奔走。南宫:尚书省的别称,后专指礼部,这里指礼部会试,省试、春闱。《宋史·欧阳修传》云:“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宋王十朋有《南宫揭榜,温陵得人为盛……》诗,宋徐鹿卿有《去年修禊后三日,得南宫捷报于家……》诗,均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南宫”一词的。
  欧阳修天圣元年(1023)秋初踏科举之路,参加随州州试,试卷很出色,终因赋逸官韵而见黜。三年后通过州试,由随州荐名,参加天圣五年春的礼部考试,未中。这是欧阳修第一次到京城参加省试,结果名落孙山。春末,落第后的欧公乘舟南归,途中作诗多首,其离开京城时作《舟中望京邑》诗云:“东北归川决决流,泛艎青渚暂夷犹。遥登灞岸空回首,不见长安但举头。挥手嵇琴空堕睫,开尊鲁酒不忘忧。青门柳色春应遍,犹自留连杜若洲。”这里的长安,自然是借指京城开封。其返程中作《南征道寄相送者》诗云:“楚天风雪犯征裘,误拂京尘事远
  游。谢墅人归应作咏,灞陵岸远尚回头。云含江树看迷所,目逐归鸿送不休。欲借高楼望西北,亦应西北有高楼。”注意,这里反复“西北”、反复“有高楼”,都不是实写,而是用典。典出古诗十九首之一《西北有高楼》,其为汉代佚名文人的五言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从字面看,这是一首情诗。作者以此为典,反复咏叹,要表达什么不言自明。
  “遥登灞岸空回首”“灞陵岸远尚回头”,“灞陵”,汉文帝陵名,位于长安城东灞河上,古人京城送别处,作为典故,古诗常用。这里代指京城开封,那种恋恋,那种依依,那种不舍,毫不掩饰。旅途遥远,舟楫往返,何等不易。这是欧阳修第一次“江湖浩然涉”。
  回顾两次失败,欧阳修终于醒悟,自己学习的韩愈文章,在当时的科场是无人问津的。举子们用来撬开仕途大门的,还是流行的“杨(亿)刘(筠)之作,号为时文”。于是,他改弦易辙,下决心研习时文,再次迎战科考。
  天圣六年,他由随州到汉阳,带着自己写作的时文拜谒知汉阳军胥偃。胥偃一见之下大为赏识,因留置门下悉心指导。这年冬天,胥偃决定亲自携欧阳修,由汉阳走水路泛舟长江,顺流东下,然后转运河北上赴汴京。
  胥偃亲自偕欧阳修去京师所为何事,这一段经历研究者多未深留意,这其实是唐代的“行卷”“温卷”在宋初遗风尚存的表现。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杂录》云:“国初袭唐末士风,举子见先达,先通牋刺,谓之请见。既与之见,他日再投启事,谓之谢见。又数日再投启事,谓之温卷。”程千帆先生《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文说的更明白:“温卷的作用主要是再度提醒一下受卷的显人,请他对自己加以关心和注意。”欧阳修第二次“江湖浩然涉”,稍稍潜规则了一下,加之写作时文一关已过,希望在向欧阳修招手。
  次年春,欧阳修试国子监,为第一,补为广文馆生。是秋,赴国子监解试,再获第一,是为解元。天圣八年正月,晏殊权知礼部贡举,欧阳修复为第一,是为省元。这已经是“连中三元”(小三元)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即将来临,欧
  阳修把“状元服”也准备好了,再中一元似乎也手拿把攥。没有想到,三月十一日,御试崇政殿,发生了意外,中的是二甲十四名,进士及第变成了出身,后来的连襟王拱辰成了这一科的状元。
  不过,欧阳修虽然没有实现通常所说的“连中三元”(大三元),殿试之后仍然很快授官,人生从此开挂。这一年五月,欧阳修授将仕郎、充西京留守推官。次年(天圣九年),胥偃妻之以女,伯乐成了岳父。金榜题名有了,洞房花烛有了,苦尽甘来,一切都化为美好的回忆。新婚燕尔,有词为证:“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这一年,欧阳修才二十四岁,幸福来得刚刚好。
  诗云“今来厌尘土,常怀把轻楫”,如今,欧阳修对官场倒有点厌倦了;“把轻楫”“江湖浩然涉”的过去又常常勾起怀想。轻楫:小船。贾岛《送董正字常州觐省》诗:“轻楫浮吴国,繁霜下楚空。”
  “闻君东南行,山水姿登蹑”,谓杨员外此次东南之行,将恣情享受山水之乐。姿登蹑:尽情攀登。姿:放纵,尽情。蹑:登攀。“秋江湛已清,树色映丹叶”,秋天的江水澄清碧绿,秋色与红叶相映。“羡君舟插橹,去若鱼鼓鬣”,摇
  动船橹,就像鱼儿奋力振鬣在水中畅游,这景象真是令人羡慕。鬣:本指兽类(如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也指鱼龙等颔旁的鳍。《广雅》:“鬣,毛也。”木华《海赋》:“巨鳞插云,鬐鬣刺天。”钱起《巨
  鱼纵大壑》诗:“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
  “君家兄弟才,门族当世甲”,你们家弟兄们个个都有才华,家族门第又是那么高贵。“行期荐贤书,疾驿来上閤”,你就等着吧,会有荐贤的文书送达朝廷,也会有官家快捷的驿马把好消息送过去,让你到皇帝那里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