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时事·专题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市妇女儿童医院合作开设医院教学班

双主体培育医护专业人才


本报记者 李方达

  教室设在内科大楼,任课老师是资深医护工作者,实践课到门诊、病房开展……新学期,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学院在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内开设的两个教学班正式开班,给医护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新变化。

院校合作,探索“1+1+1”教学模式
  “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更多是应用型人才,因此更加重视与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合作。”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学院副院长亓新学告诉记者,近年来学院与市内多家医院开展了深层次教研合作。除了学生顶岗实习到各家医院,学校还从市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等邀请专家教授专业核心课。“但这些还是不够。”亓新学介绍,从2018年开始,学校开始探索拓展更深入的院校合作育人模式,提升医护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职业技术学院与市妇女儿童医院协商,合作开展“1+1+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1+1+1”即把医学护理学院的教学安排分三年三段进行:第一学年在学校修完公共课和专业理论基础课;第二学年在医院修完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第三年在医院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在医院学习时间多了一年。第二学年在医院学习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点。”亓新学介绍,今年第一次尝试,先在医院设置了助产和临床专业教学班,“学习、管理部分和学校内一样,实践课程更丰富具体。”
  为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市妇女儿童医院拿出五层楼搭建教学组织架构,教室、技能中心、考试中心、学生公寓一应俱全。“最关键的的是临床老师资源。”市妇女儿童医院副院长巩福玉介绍,医院设置了科研教学处,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编制教学大纲,结合医院的业务模块,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根据教学需要从相关科室遴选出理论知识扎实、业务技能娴熟且具有带教经验的临床专业技术骨干组成教学团队。

资深医护任教师
  “用听诊器听一下,看看病人的呼吸和正常人有什么不同……”周三上午,呼吸系统理论课后,丁光辉带着学生们来到病房,让他们自己尝试询问病人、做简单的听诊判断。丁光辉系市妇女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同时管理着医院发热门诊,是一位有着18年从业经验的副主任医师。这学期开始,丁医生多了个职务——临床专业教学班班主任,不仅要正常坐诊、管理病人,还要给学生们上呼吸系统专业课,同时操心班内36名医学生的衣食住行及心理健康。
  “当班主任是第一次,但讲课已经很熟练了。”丁光辉告诉记者,在成为临床教学班班主任之前,他就担任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流行病学的任课老师。另外,作为阜阳市健康巡讲专家组成员,丁光辉还经常到农村、企业等单位开展讲座,有授课经验,也和各种各样的学员、观众打过交道。“这样每周固定上几节课,上课下课都能见到学生,感觉挺不一样的。”丁光辉说,从教学班孩子们身上,他看到学习的激情和对职业的崇敬向往,“教学相长,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
  “我们的老师都是有年资、有授课经验的。”巩福玉告诉记者,医院通过试讲、说课等方式,遴选了57名医护人员担任两个教学班的任课老师。据介绍,助产和临床专业这学期均开设了8至9门专业课,“每门课程都由我们相对应科室的业务骨干来教授,确保学生们能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
  老师们也很有激情和责任感。为助产专业学生们教授护理学知识的田小飞,是医院护理部主任兼院感科主任,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她在教学计划之外又利用晚间时间给学生们加了课时。
  “教学班在医院是‘团宠’,从任课老师到科研教育处,都很用心、很重视。”巩福玉表示,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开办教学班,对提升医院医护人员实习带教、临床教学、学科建设和教研科研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在医院,不只学医学知识
  10月22日下午6点,助产专业的学生们结束了一天的专业课程,飞快地朝食堂跑去。“六点四十要去技能中心,田老师给我们补课!”到医学学习一个月不到,她们就感受到了“医学的份量”。张恩雨告诉记者,在医院里的课程比在学校还要重,但“老师们这么忙,还要抽时间给我们补课,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不仅没有抱怨,老师们的工作状态和职业精神也感染着学生们,“毕业了,我要像老师一样,做个敬业勤奋的好助产士。”张恩雨说。
  “那个爷爷真的太瘦了!”第一次到病房,见到真正的慢阻肺病人,临床专业的李冉对书本上关于此症的描述有了具体的认知,对病人的痛苦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和同情。“跟着老师好好学,以后能像老师一样,当一名医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李冉说。
  在教学班,学生们实现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跟着医院里的专业医生,他们不仅学到医学专业知识,更帮助他们树立对职业认同感自豪感,激发内生动力。”亓新学表示,学校会对医院教学班与传统教学班进行对照评价和跟踪考核,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及考核方法,形成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推广至更多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