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深读

老有所养 用心用情幸福长

——阜城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侧记


本报记者 李方达 通讯员 尹德祥/文 本报记者 庞诚/摄

  养老,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截至2020年底,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38.39万 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6.88%。“今天,我们如何养老”,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市老人的养老现状如何?对晚年生活有着怎样的期许?又有哪些难题需要破解、哪些做法值得推广?重阳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访了阜城部分市民家庭和养老机构,为“幸福的晚年”寻找路径和注解。

居家养老 幸福生活从家开始
  10月的阜城,到处都是秋天的味道。在颍东区和谐佳苑,85岁的康秀兰老人打开门就不住地说:“好哩很!现在真是好哩很!”
  扶着墙上的扶手,康秀兰热情地将记者迎进家门,展示家里的新设施:入户门槛两侧是可移动的斜坡,方便轮椅进出;墙上、卫生间和床前都装有扶手,方便老人行走坐卧;家里有角有楞的地方都贴上了防撞条,以防不小心磕碰受伤;卧室到卫生间的走廊上,还有一盏不起眼的感应夜灯,为老人起夜提供方便……
  近10来年,康秀兰都是独居生活,勉强能“自个儿顾住自个儿”,对于高龄、体弱带来的种种不便,康秀兰一直在努力适应。
  让康秀兰没想到的是,自己儿女都没留意到的困难,被政府看到并体贴地解决了——康秀兰家安装的这些新设施,得益于我市加快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已完成584户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让部分困难老年人的居家生活更加方便温馨;年底前,全市适老化改造户数将达到1600户;之后,这个数字还会持续增加。
  更让康秀兰感到温暖的,是送上门的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
  “比自己小孩想得还周到。”康秀兰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每个月都有工作人员上门三四回,帮她剪指甲、收拾屋子、量血压、测血糖,“就是啥事儿不做,陪我说说话,我都高兴哩很!”
  据了解,对于高龄和困难老人居家养老,我市有一套健全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其中,城乡70周岁以上低保、空巢(无子女)老年人和9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可享受不低于100元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助。对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范围的失能老年人,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护理补贴,城市“三五”和农村五保失能老人护理补贴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
  这些护理补贴并不直接发放给老人,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上门为居家老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每月上门为康秀兰老人提供服务的,是我市一家专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佳安智慧养老。
  目前,全市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每年惠及6.1万人,5年来累计使用资金9339.07万元;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人护理补贴,5年来累计使用资金4847.68万元。
  而对大多数家庭有余力、行动能自理的老人来说,近年来逐渐普及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他们居家养老提供了便利。
  在颍州区莲池社区,长者日间照料中心,为附近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政府补贴+个人自费”相结合的助餐服务,深受老年居民欢迎。此外,日间照料中心还引入日常康复训练;针对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上门送餐服务。自2018年底正式运营以来,在日间照料中心站点服务登记老人438人,助餐服务达4.353万人次,开展红外线足疗、双下肢康复锻炼等服务1.527万人次,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在社区内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
  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85个,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917个,构建了与居家老年人实际需求相适应的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不过,也有老人表示,照料中心菜品并不适合自己的口味。此外,社区里没有老年活动中心,生活还是稍显单调。“再有个医养机构就更好了,可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

医养结合 让老年生活更有质量
  10月11日下午3点,在颍州区颍上南路,记者来到红叶林老年护理院时,正赶上老人们进辅食。整洁明亮的楼层静悄悄的,偶尔有一两位老人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话,护士一边轻声应和,一边耐心给老人喂食。
  “爷,1+1等于几?”“2!”趁着李文增老人张嘴答题,护士长孙红用勺子把磨碎的肉汤面叶儿喂进老人嘴里。李文增今年82岁,退休前是小学数学老师。因患阿尔茨海默症等,老人对外界刺激少有反应,只有在被问到算术题时才会回答。喂饭时,护士就用算术题来哄他张嘴。
  在红叶林护理院,每个房间住着3位老人,门口一块显示屏上,显示着老人的基本信息。点开老人的头像,可一目了然看到老人的入住时间、护理要点和生命体征等信息。
  喂完辅食,护士和护理员开始给老人测量血压和体温。与此同时,口腔护理、擦洗、翻身、拍打和肢体按摩康复等多项护理工作也有条不紊展开。“一些护理和康复项目,一天24小时都不间断。”护士长孙红介绍说,护理院现有5名医生、15个护理员、20名护士,每天排3班、24小时值班,为老人们提供全天候医养服务。
  除了护理院的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外,南楼老年公寓里,还住着300多位老人,也需要基本的医疗护理。老年公寓里有专门的康复师,为老人提供中医和器械辅助康复服务。
  “开展医养结合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老人。”阜阳红叶林老年护理院负责人付林告诉记者,有了医疗护理队伍,公寓里的老人遇到一般的头疼脑热问题,在院内就能解决,老人的日常照护也更有质量保障。
  在阜阳,越来越多养老服务机构走上医养结合道路。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313家,床位6.169万张,其中,护理型养老床位2.121万张。全市15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入住50人以上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全部内设了医务室或护理站,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达到25家。但总体上,养老机构优质服务供给不足、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依然突出。不少老人还发问:“能不能请社区卫生院以上级别的医院入驻?”

农村养老 服务体系加快完善
  时至深秋,颍州区九龙镇五坑村日间照料中心一派祥和。
  每天上午,村民王运福都要到日间照料中心来,用健身器材锻炼锻炼身体,和老伙伴叙叙话、打打牌,到了饭点,还能吃一顿营养丰富的午餐。“在这里吃得好,还有地方休息,身体有点小毛病还可以做些康复项目。”今年80岁的王运福感叹,现在农村的生活比城里还好。
  “在农村,一些空巢老人做饭、吃饭有困难,我们就想着建个日间照料中心,解决老人们的吃饭难题。”颍州区九龙镇五坑村党总支书记闫永志介绍,随着城镇化和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老年人增多,单靠养老机构远不能满足农村养老需求。五坑村“两委”工作人员从外地了解到日间照料中心的情况,觉得很适合引进、以解决农村养老难题。
  从2016年开始,五坑村着手筹建日间照料中心,2019年9月,五坑村日间照料中心正式投用。
  刚投入使用时,日间照料中心的主要功能就是为村里不方便做饭的老人提供助餐和休息服务。慢慢地,日间照料中心摸索拓展了更多符合农村老人生活需求的功能,比如残障康复、文化娱乐等。今年,五坑村日间照料中心扩建了一倍,“十一”期间,扩建部分完成装修,很快就会投用。
  目前,五坑村日间照料中心有1300多平方米,不仅有餐厅食堂、男女休息室,还有残疾人工作站、图书角、健身房等。“老年人欢迎得很!”九龙镇五坑村居委会主任季伟告诉记者,村里许多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都愿意来日间照料中心,解决每天的吃饭难题、过更有质量的老年生活。
  在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可以花很少的钱,甚至不用花钱,就能吃上搭配科学、营养全面的午餐和晚餐。据介绍,五坑村日间照料中心每天提供两顿饭,60岁至79岁的老人来吃饭,每餐只需 2块钱;80岁及以上的老人,则可以每天免费享受两餐。日间照料中心的日常运营开销费用从村集体收入中划拨。“用集体收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
  五坑村日间照料中心运营1年多来,已经有150多位老人每天固定享受照料服务,还有更多老人想报名参加。“村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400多人。”闫永志表示,日间照料中心扩建后,更多老人将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渐渐地,要让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不愁做饭、吃饭。”
  伴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村庄增加了集体收入,办起了日间照料中心。同时,我市鼓励各地统筹整合资源,将农村敬老院转型为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引进社会资本,利用闲置床位,重点向农村高龄、失能失智等老年群体提供有偿养老服务。依托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力量,在村级养老服务站中设置3-5个短期托养床位,为有需求的农村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照护等服务。
  截至今年9月,我市已先后建设具备养老服务和政策指导功能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151个,设置村级养老服务站917个。这些养老服务中心和站点不仅为院内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还牵头组织村镇干部、乡村医生,为全市1.7万有需求的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定期探视走访服务。
  阜阳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瓶颈,离群众需求尚有差距。瓶颈之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不均匀;瓶颈之二,资金人员配备不足;此外,招工难、专业社工不足也是一大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