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颍东区

颍东 : 站在新起点 奋进新时代


  回首过去,砥砺前行,步履铿锵,硕果累累。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颍东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谋发展、促改革、保稳定、强党建、惠民生,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十四五”规划,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颍东,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发展优势不断显现,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发展层次不断提升,发展环境愈发向好,发展成就更加惠民。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多为群众办实事
  “拿到了热乎乎的免费早餐,我这心里暖暖的。颍东区城管执法局和区总工会关心我们环卫工人,我们很感动。”前几日,在阜阳火车站广场附近上班的环卫工人王志生和同事一起领到了热腾腾的免费早餐。
  “两个白煮蛋,一碗八宝粥,一个素包子,一个荤包子,美味营养又健康。”王志生告诉记者,环卫工人上班时间早,以前没有时间好好做饭、吃饭,就热一热剩饭或者在路边随便解决一下。有了爱心早餐,大家省去了做早饭的时间,可以多休息一会,工作起来更有劲了。
  记者了解到,为了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进一步营造关爱、尊重环卫工人的良好氛围,7月12日起,颍东区城管执法局联合颍东区总工会开展了“送一份免费早餐”活动。早餐采取集中配送和分队领取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大家能够按时吃到营养、可口、热乎乎的食物。目前,活动共送出爱心早餐6000余份。
  不仅如此,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增强城市管理一线职工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颍东区城管执法局在颍东城区主次干道两侧开放了16座“城管岗亭”和“环卫驿站”,作为城管队员及环卫工人室外工作间隙临时休息用房,每个占地12平方米。亭内空调、桌子、椅子、文件柜、饮水机、冰箱、微波炉、应急医药箱等设施一应俱全。
  “开放城管·环卫驿站是为了让环卫工人有一个顺心舒心的工作环境,让大家冷了有地方取暖,热了有地方凉快,渴了能喝口热水,累了有地方歇歇脚。”颍东区城管执法局工会主席贺亚飞介绍,除了一线环卫工人,城管驿站也对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和市民群众免费开放。“我们致力于将城管驿站打造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站点、宣传文明创建的据点、维护城市管理秩序的支点、树立城市形象的亮点,不断提升城市服务品牌,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应民之所呼,为民之所盼。下一步,我们局将成立一个走访调研小组,聆听一线环卫工人的心声,为环卫工人解难题、办实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城管就在眼前,服务就在身边。”贺亚飞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颍东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将“为民服务解难题”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在同步推动开展过程中着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为了真正把实事办好,取得实效,颍东区推行“一方案两清单两台账”工作模式,由学习实践组定期向全区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定期发送提示清单和工作推进清单,并根据各单位在走访调研中收集到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企业发展诉求,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问题台账和民生项目清单台账,分别明确整改措施、办理流程、项目内容、服务对象、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认领民生项目,协调推进重点任务,对问题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真正做到件件有回信、事事有着落。
  围绕“乡村振兴我助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办实事。围绕“四送一服双千我尽责”,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办实事。围绕“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我带头”,在保障基本民生需求中办实事。围绕“强治理解矛盾保平安我担当”,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办实事。
  截至8月底,颍东区共谋划“我为群众办实事”区级重点民生项目(第一批)86个,已完成9个;共实施微民生项目320个,已完成147个,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好事。开展“进万户、访千企”活动,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表率作用,28位县处级领导干部走访群众541户次,走访企业443人次,收集问题213个,解答解决问题135个。

创最优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位于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的昊源化工集团一派火热生产景象。二期项目中,年产40万吨合成氨项目于去年11月投入生产,年产70万吨的尿素项目正在试生产,年产30万吨的乙二醇项目也已基本建成。
  三期项目占地900亩,包括26万吨的聚苯乙烯、30万吨的全生物可降解塑料、30万吨双氧水生产项目,计划明年春季建成。“四期项目也列入到规划中。一、二、三、四期项目总投资24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税收36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昊源化工集团总经理助理张超说。
  “结合昊源公司本部搬迁‘退城入园’,我们在做大做强传统化工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学品、精细化工品等新型化工产业,积极推进5G+智慧应用,构建数字化工厂,走出一条产业集聚、节能高效、绿色循环、智能制造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张超说。
  “企业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张超表示,近年来,颍东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了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的良好氛围,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强有力的要素保障,为企业发展扫清了障碍。
  “昊源化工位于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是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的龙头企业。能源化工是全区工业的四大产业之一。围绕产业定位,我们开展精准招商,庆洋化工、杭摩科技、中科昊海、锐华医药等一批化工、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副主任韩军介绍,园区按照颍东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围绕高质量建设发展,为园区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做好全方位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办理项目建设前期的行政许可等事项;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项目建设运行中的融资、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强对园区生产企业经济运行的调度,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今年4月,煤基园区被省政府认定为安徽省第一批化工园区。“十四五”期间,煤基园区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力争到2025年将园区建设成国家级现代化工火炬产业基地。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颍东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绘出一条条漂亮的上扬线。总量上,2020年全区GDP较2015年累计增长100亿元;结构上,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15年底的14.8 : 53.0 : 32.2调整为2020年的11.5 : 45.4 : 43.1;载体上,城区面积扩大到40平方公里,颍东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建设了盈田工业园区、徽清科技园区、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区等一批特色园区。
  “近年来,颍东区经济增长较快,发展动能强劲,干部干劲十足,内在潜力很大。在这个发展基础之上,实施‘两化一推’,有助于我们‘再上层楼’,加快赶超,攀上新台阶。”近日,在颍东区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双招双引”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加快项目建设动员大会上,颍东区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颍东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紧紧抓住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双招双引”、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项目建设这个关键,把“两化一推”作为抢抓战略机遇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政务服务上提效能,在市场环境上出实招,在诚信践诺上动真格,在公正法治上见成效。
  以顶格高配的标准推进“双招双引”。接下来,颍东将聚焦“4+2”重点产业,充分发挥“双招双引”对产业布局、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全链条推动作用,从今年8月初至明年7月底,力争引进的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6个,到位投资95亿元以上;颍东经济开发区每年要有1个10亿元以上项目落地,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力争20亿元以上项目入驻。
  坚持以最优最好的政策发展民营经济。在服务上讲“亲”“清”,理解尊重支持企业家,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提升企业家自我发展能力。在资金、人力、土地等保障上加大支持。同时,把“两化一推”和加快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重构项目工作机制,定期观摩调度,进行信息共享和通报。聚焦产业发展、突出城镇建设、围绕乡村振兴、紧扣民生保障,强化项目生成储备,做好项目“联、督、管”工作。

做好有序衔接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走进位于颍东区冉庙乡梧樟村的旭丰家庭农场,一个个青绿色的瓜蒌从茂密的瓜藤上垂下来,果实饱满,十分喜人。“还有一个月,这些瓜蒌就能成熟采摘了,那时的果实将变成橙黄色。从目前长势看来,今年的瓜蒌能取得好收成。”
  “年轻时在乡里种地,后来外出打工、经商,但一直有土地情结。看到近年来农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最终还是从事种植。”2016年,冉献社开始种植瓜蒌。在他看来,瓜蒌浑身是宝。“如今,瓜子可卖25元一斤,瓜皮5元一斤,瓜根6元一斤。瓜瓤、瓜茎都可以卖。”
  “最初种瓜蒌,我只种了十来亩,因为不懂技术,我是亏本的。”冉献社说,种瓜蒌栽跟头后,他开始精心挑选优良品种,学习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最终在2019年扭亏为盈。如今,冉献社在冉庙乡经营的瓜蒌基地已达500亩。“每亩产量至少有350斤。按照每斤收益30元算,每亩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
  瓜蒌的产量高、效益好,收益的不止冉献社一个人,还有在农场务工的当地群众。64岁的张素兰身子骨硬朗,干起种瓜的活得心应手。“年龄大了,外出打工,人家不要。俺如今在农场干得挺顺心,种瓜、除草、施肥、采摘,这些活俺都会。一天挣60元,够平时花的。”
  如今,冉献社在经营旭丰家庭农场的同时,还做起了技术指导员。“种瓜是个技术活。农民想要种瓜蒌,我先培训,再让他们参加考试,等他们技术达标合格了,再种植。我想让每一个种瓜蒌的农户都能致富。”
  “今年5月,冉庙乡党委被授予‘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接下来,我们要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冉庙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曹强介绍,实施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阜阳市正合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冉庙乡投资建设的蛋鸡养殖场一期已建成,年存栏规模10万只蛋鸡。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核心区面积6000亩,目前已建成红薯、蔬菜、瓜果、华夏神菊、瓜篓种植基地共5000亩。全乡共有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下一步将继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和村集体经济。
  没有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就好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颍东区制定《颍东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特色种养业持续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等,实施“1232+N”乡村振兴产业工程,打响鲜食红薯、鲜食番茄品牌。累计建设特色产业基地235个,逐步形成杨楼孜镇黑皮冬瓜、口孜大蒜等优势特色产业。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只是乡村振兴的措施之一。为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今年以来,颍东区坚持高位推动,调整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成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成立颍东区乡村振兴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七批选派干部完成轮换交接,第八批选派干部全部到岗到位。8119名帮扶责任人持续做好帮扶,定期走访脱贫户,逐村逐户制定2021年度村级帮扶计划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坚守“一条底线”,确保脱贫成果“守得住”。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项目实施。同时,做好财政投入政策、金融保障政策、土地保障政策、人才智力保障政策、社会帮扶政策衔接,确保衔接过程“起步稳”。
  实施“五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提成色”。除了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外,实施了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提升行动,推广“三业一岗”就业帮扶模式,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规模基本稳定,建立完善了退出机制。实施农村生态保护提升行动,推进农村改厕问题整改,建立完善了改厕管护与粪污清掏和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市场化运营模式。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9个乡镇均通达三级以上公路;较大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大乡村教育、医疗、文化建设。
  
本报记者 宋玉洁/文 通讯员 戚武奇 本报记者 庞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