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专版

笔驰中原 无庄不富

庄传林先生及其书法艺术

上接14版

  组织交流 传道授业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初期,文化再一次复苏,一些老艺术家们又可以挥动如椽之笔,抒胸中之豪情。老艺术家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为己任,开展交流活动,加强学术研究。从1979年开始,庄传林先生便主动参与了阜阳地区书法金石学会的筹备和策划工作,这年庄传林先生51岁,正是他艺术创作的旺盛阶段。1980年4月,阜阳地区书法金石学会正式成立,公推杨大玉为会长,庄传林、顾祖英、李传周、贾振忠、杨霁成为副会长。此次金石学会的成立,标志着阜阳地区书法热的开始,也是阜阳地区书法家协会的基本雏形。学会成立后,1981年,阜阳与厦门举行了书法联展,当时,庄传林、顾祖英等带队赴厦门参加展览开幕,并与厦门书法家交流。此次厦门之行,庄传林与厦门著名书法家罗丹、余纲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同道挚友。罗丹赠送了他四尺中堂一套。罗丹先生是一位当代大家,非常有影响,当年已经77岁高龄,而庄传林时年53岁。当年厦门书法代表团就在罗丹先生的带领下,来到了阜阳、太和进行书法交流。
  在阜阳书画史上,曾经有过成立民间团体组织的先例,如民国时期的“爱普庐书画会”。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阜阳著名收藏家冯文光先生牵头,约请李伯英、庄传林、黎国琛等人,他们共同磋商,决定成立“颍州墨友会”,每周聚会一次,学习、研究、交流、鉴赏、切磋书画。庄传林在“墨友会”中,其书法艺术以及在阜阳的影响是大家公认的,所以每次聚会大家都公推庄传林谈书法技艺、理论和创作指导交流。“墨友会”还自筹资金在合肥“安徽画廊”举行了“颍州墨友书画展”,当时,阜阳书画家集中在省城展览还是首次。时任阜阳地委书记陈复东专程去合肥看展,并被庄传林的作品所打动,从此与庄传林成了好友,闲暇之余,成了庄传林家的常客。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期,内地与台湾的民间活动已慢慢开启。当时,由台湾著名诗人丁颍和时任阜阳县政协副主席的著名画家李伯英先生牵头,阜阳书画作品赴台湾展览进行海峡两岸的书画交流活动。阜阳书画作品展在台湾引起很大反响,台湾《立报》进行大篇幅报道,还选登了庄传林先生的作品刊载于报纸上。台湾某大学教授唐禅虞先生,原籍杭州,为学生讲书法课时称自己是“西湖上人”,当他看到庄传林先生书写的四尺整张作品王维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时,站在作品前久久不忍离去,并发出感慨:“看到庄传林先生的书法作品,很佩服,我这位‘西湖上人’,在庄先生面前只能称为‘西湖下人’了。”后来,这幅作品被这位“西湖上人”以二十万台币的高价收藏。
  1984年,中国书法热潮兴起,庄传林与顾祖英、李传周、刘奕云共同组织了一期书法培训班,招收70余位学员,以中青年为主,7月份在阜阳少年宫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这期培训班在阜阳书法史上很有影响,现在有不少活跃在阜阳书坛的书法家,都曾经参加过当年的培训学习。
  各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经常邀请庄传林讲学,中国书法函授大学淮北分校还聘请他为教授。庄传林先生的学生遍及各个行业,有政府官员、企业员工、教师、医生、个体户,先生对这些弟子们皆悉心指导,解疑答惑,从艺术上到生活上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庄传林先生授徒以引导、释疑、临古为主,对学生学习他的风格,他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和学生们叙述自己的学书经历,结合古今书法现象,指出历来在书法道路上有所成就者无一不是先入古而后入今。没有古代圣贤笔法的锤炼,想走捷径是没有出路的。
  一直到晚年庄传林先生还积极参与阜阳市书法活动,对年轻人进行指导,支持阜阳书法工作,为阜阳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