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专版

笔驰中原 无庄不富

庄传林先生及其书法艺术

上接13版

  朴茂横生 力撼枯藤
  作为一名书法艺术家,其作品首先要感染人、打动人,要有强烈的个人艺术风格。庄传林先生的书法,个性非常明显,被称之为“庄体”。
  历来,学者、书法家把艺术分为南北两大派别。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等都进行了划分。庄传林先生的书法,正是这个南北文化节点上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南北艺术的综合,他既大量保留了晋唐雅逸隽永的书法神韵,同时又大胆地将苍浑雄厚的北碑风格进行了融入。这种巧妙的结合,形成了他独有的个性,所以,其书法中用笔的苍涩,结体的宽薄,既表现了汉魏碑版的苍茫凝涩,又将晋唐风韵融为一体。
  庄传林的书法,早期以帖学为主,即以“二王”一脉的书法风格来学习,体现了秀雅隽永的气息;后又将北碑雄强之风融入他的行草之中,形成了厚重朴茂、力撼枯藤的书法艺术风格。他的这种风格,正是南北风格的融合。
  庄传林的作品是他在书写过程中一种修养和心迹的流露。行草书的跌宕起伏,疾缓纵横,笔画时而缠绵,时而力撼枯藤,这种创作也反映了他在书写过程中情绪变化的一种状态。他的小字行书作品,展卷挥洒,透出浓浓的书卷气,其作品表现出来的清新气息,正体现出他对帖学的把握,虽是小字作品,也不单单是一种传统技巧的表现,蕴涵了对艺术的再认识、再创造。
  纵观庄传林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的特征来评价,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他作品取法和表现的丰富内涵。
  少时,庄传林在母亲和私塾老师的教育和影响下学习唐楷。唐楷是字之立架之法,书中之基础。颜筋柳骨,给他打下了桩功,当然,这也是锤炼书法技巧的必修之课,之所以他的作品最后以质朴取胜,然能体现出一种气韵和风度,就是因为有这种传统的基本功。当然,只注重楷书是不够的,他后来对赵孟頫、米芾、李邕等先贤作品深入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展现出雅逸俊秀的书卷之气。特别是中后期的作品,更多地参揉北碑,创作出老树枯藤似的线条,乱石崩云似的点画,质朴、苍劲、浑雄,形成了他明显的个人风貌。
  就他的用笔特点,正侧、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豪迈、沉着的风格,往往起笔颇重,行笔过程中略带抖动,笔笔中锋,但提按之间变化多端,长横长竖的一波三折,丰富了用笔之法,并且他所表现的体势,常有倾斜之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增加了字跌宕起伏的跳动风姿和骏迈豪放的精神,故出于天然而不娇柔。
  庄传林先生师古,但不泥古。他强调在笔法和意境上取法魏晋,在着力追求古法神韵的基础之上,深刻领悟古人留下的笔墨的意蕴和思想境界,笔法刚柔相济,藏流媚于筋骨之中。
  在中国书法中,帖学和碑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尽管书法艺术真草隶篆诸体是相通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一个尚韵,一个尚势,隽雅与古拙,两者之间有相当大的区别。要在帖学与碑学之间相融,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既要有胆识,也要有学养的支撑,决非易事。而庄传林先生却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将碑派的古、拙、厚、雄、力参入帖学的秀、雅、隽、逸之中,以帖之结体,取其碑之厚重,倾力寻找出碑的意趣和金石气,博采众长,卓然成家,形成拥有庄氏面貌的书法特征。正如著名书法家陈天然的评价:“传林先生的书法众体兼备,功力深厚。其中尤以行草见长,其真书清新俊逸、刚健朴实,正中寓欹,紧中见放。行草书笔圆势方,动静相依,错落有致,抑扬相应,气韵生动,汲取了唐碑风骨,魏晋神韵,寓刚健于婀娜之中,寄雄强于婉约之内,在博涉诸家的基础上,形成了气势雄浑、苍劲挺拔的艺术风格。”
  
下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