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太和新闻

种下「智慧菇」返乡助振兴


本报记者 赵名威 通讯员 史浩然/文 通讯员 耿万荣/摄

  金秋九月,丰收时节。在太和县百麓食药用菌科技产业园菌菇种植区,一排排新鲜的竹荪蛋争相萌发,一个个撑开菌帽,绽开洁白的“网裙”,长势喜人。员工忙着采摘,打包……不久后,这些菌菇将销往全国各地。
  竹荪,这一原产贵州山区的珍贵食用菌,何以在皖北土地上扎根生长,并成为振兴乡村的特色产业?这得益于安徽百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建国数年如一日的钻研与坚持。这位返乡创业的“80后”,扎根家乡太和,投资食药用菌产业,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奋斗梦想,同时,也为家乡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1984年,董建国出生于太和县农村一个普通家庭。2005年,大学毕业后,他在上海、合肥两地从事金融投资行业,是两家金融公司的合伙人。20岁出头的年纪,董建国便实现了个人财务自由,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
  然而,在董建国心里,一直埋藏着浓厚的乡村情怀。“我是农民的儿子,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自己富起来了,得想着为家乡做些什么事。”2017年,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董建国意识到,农业农村振兴的时机已经到来,把现代农业作为投资方向一定不会错,返乡创业的想法在他心里萌芽。
  2017年,董建国组建农业项目投资调研团队,调研足迹踏遍国内各省份。经过慎重考察,董建国最终确定在太和县投资食药用菌产业,联合东三省食药用菌龙头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安徽太和食药用菌科技产业园”项目。“太和有着雄厚的中药材产业基础,加上县里招商引资力度比较大,我们的产业落地很顺利。”董建国说。
  2018年4月,安徽太和百麓食药用菌科技产业园在太和县旧县镇投资建设,园区占地680亩,总投资5.1亿元,一期已经建成了蛹虫草种植基地、竹荪种植基地、羊肚菌和桑黄种植基地,以及日产10万棒的大型标准化菌棒厂、现代化实验室、养菌车间、发酵堆料场、机肥厂、食品加工厂等,公司年利润达5000万元以上。先后获得“安徽省十大扶贫企业”“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称号,其主打产品蛹虫草茶品牌“鹿千禧”更是名声在外,成了太和县中医药材产业又一块“金字招牌”。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现在,正是竹荪采摘收获季节,鲜竹荪在市场上一般只有半年销售期;并且,鲜竹荪在原产地之外很少能够买到。”在百麓食药用菌科技产业园菌菇培育室,董建国介绍说,“一年四季,我们都能产出竹荪、蛹虫草等新鲜食用菌菇,全国只有我们一家能做到。”他的语气里不无骄傲。
  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基地建设的智能菇房,便是董建国几年来和公司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产物。智能菇房内,可以通过模拟不同地方的环境气候,由技术人员结合实际调配出水土,构建一套生态模拟系统。同时,利用大数据支持,可及时了解菌菇每个阶段最适合生长的环境,再进行匹配。
  记者在蛹虫草养殖大棚看到,里边摆放着十几个铁架,铁架上整齐排布着数十个白色塑料盆,以一定的倾角倚在铁架上,盆口被一层塑料薄膜包裹,盆内黄褐色的条状菌菇就是蛹虫草。铁架之间,还悬挂有多个灯条。据了解,这种灯条看似不起眼,其实可以模拟自然光照,强度也可控制。
  精心种植的同时,董建国认识到产品深加工的重要性,着手把烘干后的蛹虫草加工成虫草茶、补给饮料,以实现更大增值,赢得市场竞争。如今,公司在产业园共承包智能菇房48间,年产2万吨食用菌鲜品、10万吨有机肥、菌菇类深加工产品1万吨,年利润5000万元以上。投产后,每年可消化20-25万亩秸秆、40-50万头(只)畜禽类粪便,提供1000个以上就业岗位,直接带动2万余贫困户直接参与种植,实现了每亩2万元以上收入。

增收致富助力振兴
  “看到家乡的老百姓一步步富裕起来,是我目前最大的期许。”如今,公司规模越做越大,董建国初心不改。食药用菌产业作为农业循环产业项目、三产融合项目,产品附加值高,易推广易复制,对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解决农村就业难题,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作用。当下,董建国正一步步实现着他的带动增收致富、振兴乡村的蓝图。
  基于此,董建国致力于打造“公司+合作社+基地+金融+农户”“科技+服务”的发展模式,和太和县旧县镇各村、社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以产业优势和规模优势带动农户和贫困户持久脱贫奔小康。两年来,公司同旧县镇12个村级合作社合作,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分红100万元以上,平均每个村集体分红在8万元以上,共带动216户贫困户参与。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和提供工作岗位,帮助当地村民增收致富。公司常年务工人员108人,其中贫困户26人,月工资2300-3500元;流转11户贫困户土地共计21亩,每亩地一年租金1000元。
  承包智能菇房,成了“授人以渔”的成功范例。企业通过与国元保险、太和农商行合作,采取“公司+基地+金融+农户”模式带资入股承包菇房,承包给农户智能菇房24间,每个菇房另外带动就业2人。目前,已和承包户做了两轮利润兑现结算,每个承包户每月净收益约6000元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构建稳定的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长效机制,把平台做大,把模式做优,把联结机制加固,最大限度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董建国说,“2021年,我们将达到菌包厂满负荷生产能力,实现菌包年产量3000万包以上,为落实太和县重点打造食药用菌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推动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发展,为家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乡村振兴奉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