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奋楫扬帆潮正涌


位于阜阳界首高新区的天能电池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电池生产车间忙碌。本报记者 庞诚 摄


开栏的话:
  发展的画卷,总在接力奋斗中壮阔铺展;时代的华章,总在继往开来中镌刻永恒。
  为迎接阜阳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充分展示市第五次党代会召开五年来,阜阳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效、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的新变化新气象,本报今起推出“喜迎党代会阜阳这5年”专栏,回顾、展现辉煌五年,激励全市人民同心协力、锐意进取,奋力谱写新阶段现代化美好阜阳建设新篇章。

本报记者 徐风光

  时光的年轮,刻印着奋斗者的足迹。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抓实干、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抢抓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五大优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绘出一条条漂亮的上扬线。
  站在时间的轴线上观察,这是阜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是综合实力攀升最快的五年——
  五年来,我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凝心聚力谋跨越、开拓进取促转型、深化改革添活力、砥砺奋进抢机遇、攻坚克难补短板,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位次前移、增速超越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体量与速度“双进位”,高质量发展上台阶争进位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总量由“十二五”末的全省第6位上升到第4位、进入全国百强;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6%,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多项指标增幅领先。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指标总量全省排名前移、增幅位列第一方阵。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657家,居全省第4位,华铂科技、天能集团(界首)产值超百亿元。粮食总产持续稳定在百亿斤以上、实现“十七连丰”,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稳居全省首位。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6%,培育创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18家,太和华源医药物流园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一批物流中心、城市综合体建成开业。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阜阳,正成为全省重要的增长极,在全国、全省综合排位明显跃升。
  近十年来,阜阳GDP增幅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2位。在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居全国第73位、全省第3位;城市活力不断提升,跃居全国城市传播热度百强榜地级市第42位、全省第1位;《2020年中国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结果排名榜单》中居全国第83位、全省第3位;《2020年全国城市基础设施200强》中居全国第25位、全省第2位;入选全国数字城市、数字经济“双百强”市。
  这是高质量发展成色最足的五年——
  发展,既要高速度,更要高质量。
  五年来,我市聚焦“产城融合、制造强市”,突出创新驱动,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方面是存量变革——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换挡不失势。五年来,我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食品、纺织、建材、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通过更新生产装备、改进工艺流程,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聚力延链补链强链,建立了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再生资源、现代医药、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通过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系统推进优势产业“加长板”。
  另一方面是增量崛起——着力优化巩固经济发展新格局,培育新动能。五年来,我市瞄准市场需求,抢抓发展机遇,聚焦省“十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形态,加快数字赋能,打造经济新增长点,集聚经济新动能。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五年来,全市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结构在优化、新旧动能在加快转换,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从经济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比重由2015年的22.6:40.7:36.7调整为13:38.2:48.8。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需求结构不断改善。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