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会客厅

95后剪纸传承人葛藩:

努力﹃剪﹄出更多可能


  简介:葛藩,1997年出生,2020年入选颍州区剪纸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荣誉:2007年,全国少年儿童剪纸大赛活动中荣获海豚金奖。2010年,首届中国吉祥鹤城中瑞杯窗花剪纸大赛中获银 奖。2012年12月,廉政剪纸作品《打虎》入选中国三门峡第二届全国廉政剪纸艺术大赛。2014年12月,作品《山那边》在全国校园剪纸邀请赛中荣获校园山花特等奖。2017年,剪纸作品《快乐一家》被中华剪纸博物馆收藏。
  一把剪刀,一块红纸,一双巧手,剪出活灵活现的生动人物或逼真的花鸟虫兽。“95后”剪纸传人葛藩,用年轻人的方式诠释着对剪纸的热爱,将年轻的思维融入传统剪纸艺术,让剪纸拥有更多“可能”。

  幼时的“玩具”是剪纸
  记者:你的父亲是“阜阳剪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葛庭友。你接触剪纸应该比较早,大概是什么时候?
  葛藩:从我记事起,“玩具”就是剪纸。小时候,爸爸常坐在桌边剪纸,家里到处都是他的作品,为我的童年增添了很多乐趣。长大一点,我也拿起剪刀,学着爸爸的样子在纸上剪。爸爸对我没有限制和规定,小图案随便剪。除了剪纸,爸爸还会给我讲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我就在脑海中想象着它们的样子,想着有一天能剪出来。如今想来,这些最初的记忆,给我后来的剪纸提供了记忆宝库和灵感。
  记者:是什么时候决定走剪纸这条路的?
  葛藩:从小到大,我一直没有放下过剪刀。剪纸是我的兴趣,更是一种习惯,融入了生活。随着我在剪纸方面获奖越来越多,坚定了我剪下去的信念。剪纸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艺术,我庆幸小时候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进入安徽艺术学院后,我有更多时间研究剪纸。专业性的艺术学习,让我对剪纸有了更深的认识:必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才能剪得更好。
  记者:爸爸对你有什么影响?葛藩:爸爸是我的榜样,更是我剪纸路上的引路人。对我来说,剪纸也是一种父爱。

  艺术最重要的就是个性
  记者:你的剪纸风格和父辈们有何不同?葛藩:从起初的模仿到后来自己钻研,这个过程伴随我的成长。有时,明明是爸爸一对一教,我剪出来的却不同。爸爸说,我剪的带着童趣,我想这是肯定更是鼓励,因为艺术最重要的就是个性。
  说到个人风格,我现在还在不断学习摸索中。我在阜城长大,平时接触的都是高楼大厦,和爸爸那一辈人的乡土情结有所不同,剪纸题材也不同。疫情防控时,我剪出防疫、消毒还有在家做饭的画面;文明城市创建时,我剪些花草装点城市之美……街道上的一景一物都是我的题材。我觉得,事物与时俱进才有更好的发展,剪纸也是如此。
  记者:平时会怎样丰富和提高自己?葛藩:剪纸源于生活,要善于观察,才能从生活中提炼出素材。平时我会关注新闻和身边趣事,我喜欢拍照、旅行,甚至在阜城兜兜转转:夕阳下巷子口的老爷爷、放学背着书包玩耍的孩童、街边一辆自行车……都是我的素材宝库。
  平时我也会思考如何剪得更好,会查阅很多资料。其实,我家的书架就是巨大的剪纸资料库,是爸爸几十年来的收藏。

  不同的时代剪纸要有不同的生命力
  记者:你谈到剪纸要与时俱进,作为年轻人你在剪纸方面有何创新?
  葛藩:大学期间,我的专业是艺术设计,我会将剪纸这个二维平面通过设计软件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我用软件提取出锯齿纹、窝纹、花草纹,这些剪纸中特有的符号图案和其他行业结合,应用到更多领域。在科技发达的现今时代,剪纸也可以不再通过纸张这个媒介表现出来,在我的毕业艺术作品中,我把剪纸融于首饰中,用滴胶将微型剪纸图案凝固起来,这些耳坠、发夹、项链、手机壳也变得不一样了。我愿意去尝试更多传统艺术与现代的碰撞。
  记者:在传承剪纸艺术方面,你做了哪些努力?
  葛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剪纸产生了兴趣,我也从学生变成了“老师”,在社区、少年宫、学校,我都进行过剪纸培训,把剪纸技法传给大家。我想,在不同时代剪纸应该焕发出不同的生命力,我愿意在继承中发展,让剪纸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很快,我将毕业,目前,我正在为考教师做准备,想当一名美术老师,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剪纸,也希望能带动身边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剪纸。只要热爱,剪纸技艺就有了延续。

  资料卡
  阜阳剪纸
  阜阳剪纸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多以吉祥喜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有鱼(余)等民间题材为主。情趣丰富,装饰味浓,兼有南北剪纸的艺术特色,即粗犷之中蕴纤巧,质朴之中见秀丽,刚柔兼备,情趣醇和。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颍州晚报记者周姗姗/文 徐丹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