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9版:界首

界首:品质慢城小康生活





  近年来,界首市牢固树立“工业强市、产业立市”不动摇,狠抓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统筹推进城市建设,持续提升治理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皖西北小县城实现了美丽“蝶变”。
  界首市,曾有着辉煌的过往。抗日战争时期,因独特的地理区位,这里商贾云集,舟车辐辏,“小上海”美誉自此闻名遐迩。
  南有宁国,北有界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界首曾连续四次进入安徽省十强县,沙河王、富硒康、奇安特和芬格欣等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知名品牌。
  皖北居先进、全省进一流、重振界首雄风,在经历发展曲折后,界首市立足发展基础、重塑发展特色,推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实现新的更大提升。
  路变宽敞了,高铁通了,街头小游园遍布城市的边边角角,沉寂了十几年的植物园焕发了生机……产业兴城步履铿锵,人均收入逐步提升,界首制造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界首市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打造品质慢城,持续激发新动能。
  而今,界首工业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城市建在公园里,公园建在家门口”的公园城市形态加速构建,“一分建、两分管、七分养”的养城理念不断传承,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现代化实力界首、品质界首、幸福界首建设步履铿锵。这是让人引以为豪的发展成绩单——
  国家级荣誉274项,省级荣誉1483项。过去5年,界首“逢先必争”“逢旗必扛”的氛围浓厚,竞相发展动力强劲、成果丰硕。
  这种敢干敢闯的劲头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GDP增幅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界首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45.3亿元提升至2020年的360亿元,翻一番以上,全省位次由2015年的37位跃至20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24580元提升至2020年的62000元,翻一番以上,位居皖北县域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前五位,工业经济总量2018年重返全省十强……
  皖西北小县城的多项经济发展指标走在了阜阳、皖北乃至全省的前列。“皖北居先进、全省进一流、重振界首雄风”的战略目标高质量完成。
  产业是界首经济发展的基石。近年来,界首市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高新区获批在即,“159”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初步搭建,获批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连续四年获省政府表彰;连续四年进入全省制造业评比“十强”“十快”双十行列。县域特色产业基地(集群)评估全省第一。
  养城无界,创新为首。创新已成为界首靓丽的“品牌”。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1%,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67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
  政企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支持不指导,帮忙不添乱”的服务企业理念、“在一线解决问题”的服务企业机制得到广泛认可,连续五年进入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前十。
  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的同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6.4万余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获评省食品安全示范市,连续20年获批省平安市;“品质慢城、乐居界首”的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六个全市域”工程统筹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建设品质大幅提升。
  高铁通行,通用机场开工在即,立体综合交通网络雏形初现。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0.4年。域内就诊率达90%,医保基金域内使用率达75%。“界首读书会”公共空间开放、“健康促进会”创新开展,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政府实现由传统行政管理向以赢得民心为基点的现代治理的根本转变。“规划、项目、预算、政策”县域治理四大核心形成共识,“招商第一、项目为王”的项目工作理念深入人心。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持续的探索中,界首组建了项目管理员、规划管理员、首席统计员、首席质量官等几支队伍,全市上下充满激情、勇于争先、敢于担当,心齐气顺、团结奋进的氛围更浓,各项事业展现出蓬勃发展、再起宏图的新气象。这是弥足珍贵的干事创业经验——
  在“逢先必争”的发展氛围中,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迸发,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的界首也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发展经验。
  坚持抓党建促发展,持续优化政治生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一线工作法的基本工作方法形成共识。常态化深入开展“进访惠聚”“三个在村”“两个问计”,创新建立“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基层治理模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提升群众“三感”。从人民群众关心的学、劳、医、老等细节入手,顺应民意,赢得民心。民生工程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85 %以上。提升教育、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扭转了“界首人不愿在界首上学、不愿在界首就医”的局面。读书成为一道风景,健身成为一种时尚,乡风文明成为一种自觉。
  坚持主攻工业方向不动摇,做强产业发展平台。坚持工业强市、创新驱动战略,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高新区,坚持集聚发展有效延伸产业链条,产业发展更有韧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龙头地位持续巩固。科技奖励政策上不封顶,全社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坚持创新治理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健全“规划-项目-预算-政策”体系。构建起政府与社会各界间的良性信任机制,将“三治合一”理念贯穿乡村治理始终。在服务市场主体上,让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坚持“企业需要时立马出现、不需要时远在天边”的服务企业理念。
  “这些宝贵经验是在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也将随着发展实践不断深化演进。”界首市委书记何逢阳表示,“十四五”期间,界首市将在过去五年发展基础上,坚持已被实践证明的正确方向和方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这是让人心潮澎湃的发展目标——
  千山跋涉凌峰顶,万里扬帆再起航。“十四五”时期,围绕建成初具雏形的有活力、有品质、有温度的皖西北门户城市目标,界首将聚焦“实力界首、品质界首、幸福界首”建设,聚力实现“总量、人均双前十”。
  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更大跃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牢固,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倍增,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持续提升,力争跨入全省双十强县行列,着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样板。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的更大作为。抢抓国家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机遇,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深度对接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打造战略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
  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实现新的更大提升。国家高新区“159”产业空间格局基本建成,创新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示范县(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打造县域创新样板。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新的更大成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深度融入长三角,实现资源要素流动更加自由,协同开放水平更高。
  城乡协调发展实现新的更大优化。基本版公园城市初见雏形,“六个全市域”骨架体系基本成型,城市智能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乡村建设持续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的更大改善。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空气质量总体达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控制在国家、省核定范围内。
  改革开放合作实现新的更大突破。聚焦关键领域,加快各类改革试点举措集中落实、率先突破。国家高新区建设和安徽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综合保税区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民生福祉实现新的更大进步。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多层次社保体系更加健全。
  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的更大提高。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推动公共文体服务实现基本均衡,市、乡、村读书会实体化运作。群众科学文化素养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本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刘文琴/文 本报记者 郭海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