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置顶新闻

农家小院见证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在临泉县韦寨镇吴营村老寨内,有一处传统的皖北农家小院格外显眼,灰色墙体,青色房瓦,房内摆放着老式家具。小院是刘邓大军在临泉建立淮西指挥部的旧址。73年前,刘伯承、邓小平就是在这里调兵遣将,决胜千里,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指挥任务。

  农家小院成为刘邓大军淮西指挥部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将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我军的战略进攻主要方向就定在中原地区。”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讲解员王娟介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伯承和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然后向大别山挺进。
  1947年12月21日,刘伯承率大别山后方指挥部来到临泉的韩老家,先后驻扎前刘寨、罗寨、韦楼等地;1948年2月24日,邓小平率大别山前方指挥部到达临泉韦寨吴营村与刘伯承会合,并建立了淮西指挥部。1948年3月中旬,邓小平在邢塘东北油坊庄召开中原地区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主张新区应实行“剿匪反霸,减租退押”政策,为开展新区工作提供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促进了解放区各项建设事业较快发展。
  王娟告诉记者,吴营村居住的都是一个家族,由于地处两省交界,再加上交通不便,当时周边匪患比较严重,所以村民就在四周挖出两层河沟,建起寨子寻求自保。村里还修了防空洞,只留一个南门与外界相连。“村寨有一定防御能力,再加上群众欢迎,刘邓大军淮西指挥部就选择驻扎在吴营村,并在这里指挥部队休整、补给,并为下一步指挥中原作战做准备。”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
  刘、邓两位首长到达韦寨吴营的情况,已88岁高龄的老党员韦连庆记得很清楚,那天是1948年2月24日,正值农历正月十五,群众有蒸面灯、布袋祈求庄稼丰收的风俗,希望为来年讨个好彩头。天将黑的时候,当他准备把自家快燃烧完的面灯从井边拿回时,被村里人喊去迎接军队。
  两位首长一行二三十人来到吴营,村民们夹道欢迎。韦连庆当时正是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他亲历了群众欢迎两位首长的全过程。
  韦连庆回忆说,首长们虽然长途行军很累,但在进驻吴营当晚,仍与群众共度佳节。群众把蒸制的面灯送给战士们吃,战士们不吃。“群众说面灯象征吉祥如意,不吃不吉利。这么说战士们才吃,并拿出自己的干粮给群众吃。”
  两位首长住进村民韦玉民两重小院,两个小院紧挨着,刘伯承住东院,邓小平住西院。随行的战士分别住在多户村民家中。村民们把较宽敞的堂屋腾出来给战士们住,自己住在厢房内。
  “我家住着七八个负责通讯的战士,家里拉了很多电线,还有很多电池,大的小的都有,院里的大枣树上还架起电台天线。”韦连庆回忆说,“刘伯承与邓小平两位首长每天傍晚会走出寨子,到田间散步,一圈走下来有四五里路。一次我与我叔在寨子东边的黑土沟挖塘泥。首长一行人散步经过,亲切地与我们打招呼。”
  在驻扎吴营半个多月时间里,刘邓大军秋毫无犯,还主动帮村民挑水、打扫卫生等,和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留下了许多佳话。
  两位首长驻吴营18天,离开吴营时不想惊动群众,天没亮就起身悄悄离开。但一行人的脚步声惊醒了村里的狗,狗叫声不断,部分村民才知道首长要走了,急忙披上棉衣出门,依依不舍地把首长送到村外,直到部队消失在夜幕中。

  泛黄的文献资料记录那段峥嵘岁月
  在淮西指挥部旧址旁的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的一角,一张有些破旧的《革命军人证明书》,静静躺在展柜里。这张证明书的主人,是一个叫秦全福的军人,1946年加入共产党领导的临泉地方武装,同敌人斗争两年后,加入刘邓大军,开始跟随部队南征北战。
  1952年6月,光荣退伍的秦全福回到了临泉,并被安排到当时的临泉县教育局工作。对于穷苦人家出身的秦全福来说,一个稳定的工作是很让别人羡慕的,但他仅在教育局待了三天,就提出要回家。
  秦全福找到组织说,他是一个农民,没什么文化,当兵打仗还行,在教育局工作会误人子弟,自己没法很好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不能凭着军功章吃闲饭。就这样,他回到老家,在农村默默生活了一辈子。
  在《革命军人证明书》旁边,有一张泛黄的报告,内容是刘邓大军南下五兵团属部队在刘店孜(阜南县郜台乡)领柴火未付柴票及架桥垫路用柴的事。
  报告陈述了当年刘邓大军南下,因遇大雨,部队同志衣服全部淋湿,需柴火烤衣服。因雨道路泥泞,车辆无法行驶,需柴火垫路。共领柴火4450斤,部队未付柴票即出发。还领了一批柴火用于垫浮桥和路等。报告起草于1949年7月17日,申请核准报销。
  报告印证了,当年,阜阳广大群众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军需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仅临泉县就为部队提供粮食约300余万斤、柴草360余万斤、鞋袜3万余双、棉花3万余斤。
  类似的感人故事,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还有很多,故事所讲述的那段难忘岁月和革命斗争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砥砺前行。
  颍州晚报记者方松高通讯员杜建龙实习生晏光婷/文记者徐丹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