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记忆阜阳

皖北苏维埃政府主席 李瑞甫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李磊 李素萍/文 本报记者 庞诚/摄

  大革命时期的阜阳,李端甫和堂兄李乐天都是响当当的领军人物,他们出身书香门第,在新思想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敢于同黑暗势力做斗争。在王官集大寺庙小学工作期间,李端甫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底,他接任校长并担任行流党小组负责人,在行流集一带积极开展农运工作,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并在“四九”起义中担任皖北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2月,阜阳县委恢复,李端甫任书记。1932年,李端甫被害,建国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出身书香门第
  李端甫,1905年出生在行流集东绿柳村,祖父李勉斋是清末的“贡生”,受辛亥革命影响,思想开明。李端甫12岁时,家里请了塾师,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少有大志,最得先生垂青。1920年考入阜阳省立第三师范。
  李端甫的父亲李子和曾在阜阳省立六中教书,时任校长刘铭经很欣赏李子和的才学和人品,将爱女刘氏许配给李端甫为妻,并陪嫁近百亩土地。学生时代,岳父刘铭经对李端甫有一定影响。李端甫先后取刘启元、刘奇之、刘可久这些化名,与革命活动中得到刘铭经的资助和庇护有关。

  兄弟参加革命
  1926年,经堂兄李乐天介绍,李端甫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到王官集大寺庙小学任教。同年10月,在李乐天、李端甫等的努力下,行流建立了阜阳第一个农村党小组,李乐天任党小组组长。
  1926年底,上级党组织派李乐天到北伐第三军(朱培德部)十八师二十二团任党代表,做兵运工作。李端甫随即接任校长,并担任行流党小组负责人,他以王官集小学教师为公开职业,秘密开展革命活动。教学中,他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传播新思想,指导学生阅读进步书籍。教学之余,他经常来到田间地头,利用帮群众干农活等机会,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并在农民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领导农民开展抗租、抗税、抗捐斗争。
  1927年夏,北伐军东路军进驻阜阳,成立国民党阜阳县临时县党部,李端甫等共产党人根据中央决议,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并被选为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他利用公开身份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号召各界人民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并组织领导阜阳县农民协会,大力开展农民运动。到1928年1月,仅王官集周围就发展农协会会员2万多人。

  筹备“四九”起义
  1928年2月9日,魏野畴在太和城内主持召开紧急会议,成立皖北特委,魏野畴任书记,李端甫任委员。不久,魏野畴来到阜阳指导成立阜阳临时县委,乔锦卿为书记,李端甫等任委员。在皖北特委统一领导下,王官集的农运工作如火如荼,阜阳县委分别以行流集、插花庙、马店、李集等地为中心建立了几个较大的农民协会,农协会员达5万多人。
  党中央3月25日给皖北特委的指示信,4月上旬送到阜阳,中央批准了皖北特委武装暴动计划,皖北特委决定于4月底5月初举行全面暴动,李端甫等立即奔赴各地传达中央指示和特委决定。暴动计划泄露后,魏野畴、李端甫等于4月7日在阜阳城西北西湖会老堂召开特委紧急军事会议,决定提前于4月9日凌晨举行暴动。会上,成立以魏野畴为首的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李端甫被选为委员。
  4月8日下午,李端甫、李烈飞、刘化良等人根据指示回到行流集研究执行暴动计划。晚饭前,派李潘林带领赤卫队解除了行流局子的武装,获长枪十八支,短枪一支,占领了行流集。随后,从农协会员中挑选精壮者3000多人,编成5个赤卫大队,一切布置就绪后,等待信号准备起义。

  领导“四九”起义
  1928年4月8日午夜,李端甫在行流集率领赤卫队准备策应攻城。9日凌晨,在高桂滋部留守司令部申明甫、教导团杜聿德带领下,阜阳城发动起义。激战中,毙伤敌军官兵数十人。由于敌方集结兵力反扑,加上当天雨大信号无法点燃,未能按时策应。魏野畴决定兵分两路撤离,其中一路由昌绍先、杜聿德等率领起义军350人向阜阳西北行流集、王官集一带挺进。
  4月9日上午,昌绍先、杜聿德等率领的北路起义部队到达王官集,与李端甫、李烈飞率领的农民赤卫队胜利会师。下午,李端甫在王官集主持召开 2万多人大会,宣布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成立。会议推举李端甫、李烈飞为苏维埃政府正、副主席,昌绍先、杜聿德任皖北工农红军正副指挥,会上通过《临时工会法》《临时土地法》和《农民协会组织章程(草案)》三个法案。
  会后举行游行示威,并没收地主的财产和枪支,公审和镇压当地恶霸。当天下午和次日,皖北工农红军又到宋湾、杨寨、马庄、界牌集、邵营等方圆20里范围内斗争地主20多户,缴获长短枪60余支。
  4月12日,国民党四十七军高桂滋部驻阜阳留守司令王守义、教导团长高建白及阜阳县长康欣之纠集三个半团2000余人的兵力,分三路向王官集扑来。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英勇抵抗,激战4个小时,因敌我力量悬殊,总指挥昌绍先当即下令突围。李端甫等人在群众掩护下脱险,昌绍先英勇牺牲。

  先烈音容犹在
  “四九”起义失败后,李端甫和皖北特委的李烈飞、高望东等突围到寿县、霍邱一带。由于阜阳县委书记乔锦卿遇害,李端甫继任书记,并成立中共皖北临时特委,李端甫任委员,继续领导皖北各县党的工作,活动范围遍布寿县、凤台、阜阳、颍上、太和、霍邱,以及河南沈丘、固始、新蔡、息县、商城、潢川等地,7月特委解散。
  1929年初,李端甫和李乐天秘密潜入阜阳南乡,领导阜阳县委工作。1929年6月,协助李乐天筹建阜阳中心县委,李端甫任委员,并先后兼任组织部长、宣传部长。1931年2月,中共长淮特委书记陈履真巡视阜阳,帮助恢复阜阳县委,李端甫任书记。1931年初夏,李端甫奉命调至豫皖苏工农红军处工作。1932年春夏之交,李端甫被张国焘以“肃反”为名错杀,时年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