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情感·公益广告

梨花风起正清明

马长海

  清明节扫墓祭奠先祖的习俗,来源于中国古老的祭祖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未曾中断,难怪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也是任谁都无法逃避的宿命。但在没有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个似乎离自己很遥远的问题。小时候,我很怕人家办丧事,因为姑父曾给我讲过鬼怪的故事,从此便怕在心里,以至于夜晚不敢一个人睡觉。那时村里有人过世,我从来不敢去看,即便是燃放过的鞭炮碎屑,我也不敢从上面踩过。
  前年4月下旬,我继母与前夫生的儿子因病过世,兄弟姊妹们前去奔丧,我同父异母的大妹妹趴在她哥的坟前哭得伤心欲绝。我安慰她说,你也不要太难过了,将来我们也会走的,现在为他难过,以后别人也为我们难过。我们活着的时候懂得珍惜,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对已故亲人最好的怀念。大妹妹是一个很重情感的人,虽然远嫁他乡,但在父母活着的时候,每年都会回来几趟看望爹娘。清明前几天,大妹妹让她儿子开着汽车跑了大半天的路,与兄弟姊妹相约一起,回乡下老家在已故父母和奶奶的坟前摆上了鲜花。
  每一个人都要珍惜和父母子女的缘分,这种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她)的背影渐行渐远。漂泊在外,记得常回家看看,“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一喜,一则一惧。”要惜缘惜福,知敬畏懂感恩。
  现在的年轻人,因为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往往浮躁大于心静。不要说是城里生、城里长的孩子,就连农村的孩子一旦离开故土,远走他乡,心中还有多少对埋在黄土垄中爹娘的情愫呢?
  我还是感谢那些能带着幼小孩子回乡祭祖的人,因为这种难得的经历,能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血脉的延续,懂得生命一代代传承的使命,体会到责任、礼仪和感恩,这比言传一百遍更有效果。往往在大人的潜移默化、身体力行之中,小小年纪的他便深深懂得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种精神,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当你将自我置身于宇宙中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时,你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方位。
  如今乡下清明祭祖也很少有人燃放烟花、爆竹和纸钱,更多的则是以鲜花代之。梨花风起正清明。今年你回乡祭奠已故的亲人了吗?和你同行的是谁?你又在思念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