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广告

村里有支“红色娘子军”

记者探访“村嫂理事会”颍上模式



  2月7日:今天送温暖,驻村书记李建华和我们一起端着饺子、拿着春联,给孤寡老人刘长荣送去。老人身体不好,要多陪他说说话。
  2月27日:今天下小雨,我们看望了李振兰,她长年卧床,全凭老伴照顾,老人很孤单。
  3月9日:今天开会,作为村嫂代表,我提出六条建议,给村嫂配备桌椅,方便给留守儿童补课,给留守老人建个老年公寓,让年轻人放心在外务工……
  这几段文字,来自颍上县西三十铺镇洪单村陈颖的日记。这本厚厚的日记簿,记录了她作为“村嫂”大半年来的点点滴滴。
  在颍上县乡村里,活跃着一支支“红色娘子军”——“村嫂理事会”,她们
  每天行走在村头巷尾,用热心、耐心服务乡亲,用温情、乡情调解纠纷。

  从村容村貌到家庭琐事  
  
“有事说一声,‘村嫂’们都会帮忙”

  “高叔,您的养老认证还没办吧?”3月2日下午,“村嫂”高瑞梅和陈颖等人来到了村里的高凤强家,帮他完成养老金网上认证。
  高瑞梅打开手机上的皖事通,在相应版块输入老人的身份证号,很快就完成了信息采集等一系列流程。
  “真是麻烦你们了,自从有了‘村嫂’帮忙,俺不知道省了多少心。”看着高瑞梅麻利地帮着操作,高凤强连连道谢。
  今年70岁的高凤强是位退伍老兵,没有多少文化,子女又不在身边,往常办理各项手续都令他头疼不已。比如一年一次的养老保险金认证,他得跑四五里地到集镇上的银行网点,再排上半天队,请工作人员帮忙办。“现在足不出户,就有‘村嫂’上门帮着办,到村嫂陈颖家的农金代办点就能取钱。”
  在高凤强看来,“村嫂”带来的可不仅仅是办事方便。
  他指着门口整洁的村道对记者说:“你瞅瞅,现在路面多干净!房前屋后
  的环境卫生,孩子的学习,大家的琐事,还有俺们老年人有啥事,只要说一声,‘村嫂’们都会帮忙。”

  带着婆婆走村串巷
  
“感觉生活从未这样充实过”

  每天忙完村里的琐事,陈颖回到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天做的工作记录在日记簿上。从去年5月正式成为“村嫂”后,记日记已成为她的习惯。
  和村里很多姐妹不同,今年42岁的陈颖没出过远门。中专毕业后,她就回家乡成了家。期间开办过乡村幼儿园,做过小生意。十多年前,公公因病去世,婆婆患病行走不便,陈颖就把全部身心都放在照顾家庭上。直到去年,她平淡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当时村干部来我家说,村里要成立‘村嫂理事会’试点。因为我上过学,就动员我参加。”陈颖说,能多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活更有价值。
  从去年5月份起,陈颖就和村里十多个姐妹们一起,开始了走村串户服务群众的“村嫂”工作。帮村里收拾卫生环境,调解邻里纠纷,为留守儿童补课,“感觉生活从未这样充实过。”
  为了不影响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陈颖蹬着三轮车,把婆婆也带上,“以便随时照顾。”陈颖的努力付出也得到乡亲们的认可,她先后被镇里和县里评为“优秀村嫂”。

  给老人做家务、辅导孩子学习 
  
“以前乡亲们帮了我,现在轮到我回报大家”

  作为耿棚镇罗桥村的“村嫂理事会”会长,周国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要懂得感恩。”
  周国英老家在东北,20多年前嫁到阜阳。2010年公公因车祸瘫痪在床,2015年丈夫发生意外而截肢,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子陷入窘境。让周国英感激的是,最困难的时候,左邻右舍们都纷纷伸出援手,帮她渡过难关。
  去年8月,村里成立了“村嫂理事会”,村书记咨询她的意见,周国英当即就说:“以前乡亲们帮了我,现在轮到我回报大家。”
  就这样,周国英一边照顾丈夫,一边投入到“村嫂”工作中去。村里开展人口普查,帮助留守老人收拾家务,宣传上级政策方针,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村里的留守老人刘本坤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儿子、儿媳长年不在家中,周国英经常义务辅导孩子学习。去年底,周国英结束辅导时,孩子一把搂住她:“我想妈妈了,喊你妈妈好不好?”周国英当即用手机给孩子妈妈打了视频电话……事后,她对孩子说:“今后想妈妈了,就跟阿姨说。”

  全县已有4000多名“村嫂”
  
“有事找村嫂”成了乡亲们的口头语

  从2020年5月起,颍上先行试点开展了县乡村三级“村嫂理事会”,当年12月份在全县乡村推广。各乡镇党委政府依照民政注册程序登记备案,成为党组织领导、妇联指导的基层社会组织。在人员选配上,会员覆盖到自然村,每百户左右配备一名“村嫂”。
  截至目前,颍上全县349个行政村共计推选产生4322名村嫂,她们每天穿行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有事找村嫂”成了乡亲们的口头语。
  市妇联主席郭琳介绍,颍上县挖掘出源于百姓、源于乡野的“村嫂”队伍,有效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大转变”,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今后,广大‘村嫂’将继续在乡村振兴中贡献巾帼力量。”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颍上县县委书记黄琦对这支“村嫂”队伍寄予厚望。他称,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将扎实做好“村嫂+”的文章,提升“村嫂”的荣誉感、获得感、满足感,积极探索建立“村嫂”培训教育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她们的服务能力。
  颍州晚报记者 任刚 通讯员 武万勇/文 记者 王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