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一周话题

寒夜救助 关爱流浪人员

  本报记者 杨燕 文/摄

  寒潮袭来,这段时间,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和蓝天救援队员每天夜里都深入城区公园、车站、废弃房屋、桥洞等地,通过实施“寒冬送温暖街巷巡查救助行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寒夜寻找流浪者

  1月6日晚上8点30分,市救助站站长吴震又和救援队员们开始了救助行动。这段时间,每天晚上共有4个小队分别巡查颍州、颍泉、颍东及城南4个片区,他们常常会选择片区的偏僻角落,如公园、涵洞、废弃房屋、自助取款机网点等处,寻找躲避风雪的流浪者。
  “为了掌握某地是否有流浪人员乞讨、露宿等情况,我们不仅要实地排查,平时也会向过往的市民、值班民警、环卫工打听。”吴震告诉记者。
  为了看望前几天救助的一个流浪者,队员们首先来到了七渔河凉亭。只见棉被棉服堆在一起直接铺在地上,旁边还有一些吃剩的盒饭。
  摸摸饭菜已经凉了,蓝天救援队队员“船长”指着被子和棉衣告诉记者,这是之前他们送的,现在看来他可能找了别的地方休息。之前在这的男子头脑清晰,但始终不愿接受救助,也不愿意回家。考虑到救助站的救助原则是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如果受助者不愿意接受救助,他们也不能强制把他带回去。
  据了解,根据国家救助法规和政策,对愿意入站接受救助的,救助站将及时接回站内给予生活救助,提供返乡车票;对不愿入站接受救助的,救助站发放御寒物品和食物,提供求助联系方式;对患病流浪乞讨人员,本着“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救助站将及时送医治疗;对流浪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实行保护性救助,发现一例,救助一例。

  爱心救助拾荒老人

  在七渔河凉亭扑了个空,吴震又和队员们来到了奎星路三蓬塔附近的桥洞。据群众反映,这里住着一位老人。
  走下桥,队员们用手电筒和手机照明,一个桥洞挨着一个桥洞检查。当看到一个老人正盖着被睡觉,队员们询问他:你住这冷不冷?家在哪?为啥住在这?愿不愿意到救助站?
  老人说,他来自河南上蔡,靠拾荒为生。租不起房子,就住进了桥洞。队员们一致认为,老人精神没有问题,建议他到救助站,在那里,他可以洗澡、吃饭、换厚衣服,还有睡觉的地方。征得老人同意,其中一位队员将其带回了救助站。
  随后的一个多小时,记者所跟的这队没再发现流浪者,但其他几队队员一共救助了4名流浪者。
  吴震告诉记者,流浪者越来越少,这主要得益于近几年我市实施的“寒冬送温暖街巷巡查救助行动”。据了解,近年来,每年12月份,为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温暖过冬,市救助站就会启动“寒冬送温暖街巷巡查救助行动”,并制订相应的救助实施方案,提前备足了食品、衣物、棉被等御寒物资,同时加强与公安、城管、社区、卫生等多部门协作联动,从组织领导、人员安排、车辆调遣等方面做了详细部署。
  “自2020年12月1日开展以来,截至2021年1月6日晚,我们救援行动共有500人(次)参加,成功救援流浪人员70人,发放棉被15床、棉衣棉裤20套、大衣15件。”吴震呼吁市民,若在街头发现流浪人员或需要救助的困难人员,可以拨打阜阳市救助站24小时值班热线电话2567541或报警电话110,为这些需要救助的人员及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