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农村

就近上班好脱贫增收稳

  本报记者 任秉文 实习生 吴霞

  农场用工村民挣钱

  小寒时节,冷飕飕的风吹在脸上,更让人感觉寒冷。记者来到阜南县许堂乡新集村,走进阜南县金丰家庭农场蔬菜大棚,一股暖意瞬间升腾。大棚里,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一边闲聊,一边忙着采摘蔬菜。
  割去菜根,细绳缠绕成捆,一把新鲜的鸡毛菜在韩可芳手中快速打包成型。“在这里干活一来不累,二来有个聊天的人。”69岁的韩可芳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在这儿上班,还真找不到这么多人在一起闲聊。如今,上班既能相互见面聊天,又能挣得一份工资,大伙儿都很高兴。
  家就在金丰家庭农场旁边,走几步就能来上班。“工资多劳多得,俺们每天能挣五六十块钱,也够平时零花了。”韩可芳说。
  除了鸡毛菜、莴笋之外,金丰家庭农场还培育月季等花卉,需要大量用工,让韩可芳等村民找到了就近上班的工作。
  金丰家庭农场主任中奎介绍说,他返乡创办农场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如今,流转土地482亩,带动近100名村民前来务工,其中,脱贫户23户,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此外,农场每年还向新集村、赵鹏村提供村集体分红5万元以上。

  项目落户村民上班

  一个项目落户,众多村民“上班”。在颍州区三十里铺镇高楼村,胜丰牧业手工艺扶贫车间的落户,让周边众多村民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的梦想。“一方面,管理工人,另一方面,自己也从事编织工作。”39岁的刘平原先是一名家庭主妇,如今成了家门口公司的“高管”,有了稳定的收入不说,还不影响自己照顾家庭。
  “项目2019年落户高楼村,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2020年,受疫情防控影响,整体销售收入略有下滑,但我们没有停止生产,员工工作一切正常。”公司负责人余永才告诉记者,在其位于高楼村的扶贫车间内,有18名员工,其中10名脱贫户、3名残疾人。“扶贫车间进驻后,他们就近找到了工作,我们解决了缺少员工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59岁的杨启荣在这里上班,每月可以挣1700元。“有了稳定的工作,早就把贫困户的帽子扔出去了。”杨启荣告诉记者,脱贫后,他更加努力工作,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不仅如此,像杨启荣这样的脱贫户到小微企业就业的,每月工资超过1280元的,还可享受政府给予每月640元的补助,加在一起,杨启荣每月务工收入稳稳超过了2000元。

  就地就业脱贫增收

  在颍州区三十里铺镇洄溜村,58岁的刘以庆每天都要和鸡打交道。因为“金牌鸡蛋”是当地的一个林下养鸡项目,包括刘以庆在内的众多村民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的梦想,走上了脱贫增收康庄大道。
  守着几亩薄田,还患多种疾病,从前,刘以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林下养鸡项目在村里落户,让刘以庆找到了一份离家近且收入不错的工作。每月1280元的工资加上政府给予的每月640元的岗位补助,刘以庆稳稳实现了脱贫。
  不仅在阜南县和颍州区,就近就地就业,在全市各地遍地开花,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进程。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阜阳市深入开展“四个一批”专项行动,仅2020年全市有就业意愿的39.04万贫困劳动力全部就业,实现“动态清零”。不断完善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政策,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12.36亿元,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