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小村产业拔节生长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张玲芝

  这段时间,临泉县土陂乡大陈村党支部书记张具虎,没事就往离村部不远的竹林跑,这里孕育着全村致富产业的新希望。
  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让大陈村“两委”干部对以产业为抓手、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充满信心。发展竹笋种植,正是村里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振兴的一步。
  大陈村位于临泉县东南边缘,人口6134人,耕地5000多亩。尽管不是贫困村,但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村里缺乏致富产业,经济状况并不理想。
  “要想村强民富,还得靠产业。”2018年,村里新选举出的“两委”班子上任,走村入户调研之后,便迅速投入到村里的产业发展中。结合土地复垦、乡村环境整治,复垦出土地用于建设种植大棚;鼓励村民流转土地、返乡创业,发展特色种养殖……
  去年上半年,邻村村民试种的竹笋丰收,这让大陈村“两委”看到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门路。
  “邻村有经验、有渠道,我们有土地、有人手,双方合作,我们村里有了产业项目,他们的货源也充足了。”双方一拍即合,2020年秋收后,由张具虎等大陈村村干部投资先试的200亩竹笋种植项目,正式落地。
  张具虎算过一笔账:一般情况下,长成期过后,一亩地能收约2500斤竹笋,按照目前的批发价计算,每亩纯收益能达到5000元。“我们这里的土地是砂浆黑土,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合种竹笋,等有了收益,相信会有不少村民愿意种植。”
  和竹笋一样,大陈村的产业兴旺之路,正在拔节生长——前不久,村里一名返乡青年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养猪,村里建设种植大棚向有意愿村民出租的事宜也有了眉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成果就要加强产业发展,相信俺们村的产业会越来越好。”张具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