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风卷红旗过大关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中国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勇拼搏纪实

  新华社记者

  “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一个曾经任人宰割、备受欺凌的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注定风云际会,何惧惊涛拍岸。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决战决胜。收官之际的2020年,万马战犹酣。
  拼搏,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拼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高山耸峙,风卷红旗过大关。
  (一)开“顶风船”
  时间的指针指向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程。
  这是一个看似顺利的开局。2020年1月19日,农历腊月廿五。彩云之南,风和日丽、喜气洋洋。
  刚刚结束开年首访,习近平总书记从缅甸回国便直接前往云南考察,向全国人民拜年,再一次部署脱贫攻坚总决战。
  此时的中国,正铆足了劲,决心再用一年时间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
  前无古人的事业必然成于艰难,对此,总书记早有预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务必增强风险意识,不忘居安思危。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两年在中央党校省部级研讨班上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提到“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
  尽管如此,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仍始料未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不确定性陡然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迅速蔓延:报告病例数在短期内大幅增加,防控形势一度红灯频闪;
  既定节奏打破:国内生产总值一季度同比下降6.8%,出现有季度统计数据以来首次负增长;
  外部环境恶化:某些国家频频“甩锅”,“极限施压”“脱钩”声调甚嚣尘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
  矛盾复杂交织:疫情未息又遇严重汛情,公共卫生、经济结构、自主创新等方面的短板亟待补上。
  乱云飞渡,雨骤风狂。如何开好“顶风船”?需要领航者的智慧远见,更考验掌舵者的勇毅担当。
  在云南考察时就作出抗击疫情重要指示;以巨大政治勇气拍板武汉“封城”;大年初一紧急召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一次次重要指示、数不清的热线电话;在关键时刻亲赴北京、武汉等地指挥抗疫……
  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直接部署、亲临一线、全程督战,亿万人民的主心骨凝聚起上下齐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2020年2月下旬,抗击疫情的战斗如火如荼。与此同时,一场覆盖全国17万县团级以上干部的电视电话会议,打响了另一场战役。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部署:“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早春时节,之江大地万物复苏。在宁波臻至机械模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排排机床设备飞速运转,机器声轰鸣。
  “大家辛苦了!”面对干劲十足的工人们,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现在就是要在继续坚持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复工复产,既要保证生产任务,还要保证身体健康。”
  一年之中13次国内考察调研,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节奏:从华灯初上的西安步行街,到抗洪前线江淮两岸,从贺兰山下的葡萄种植基地,到浏阳河畔的视频文创产业园……
  习近平总书记进工厂、下农村、访社区、看市场,来到广大干部群众中间,一次次重要讲话拨云见日、坚定信心:“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盛夏时节,松辽平原腹地吉林省梨树县,玉米地一望无边、金浪翻滚。
  步入田间,察看庄稼长势,习近平总书记说:“今年夏粮丰收大局已定,关键就看秋粮了。今年灾害不少,我很关心东北这里的农作物长势。”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早在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对抓好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传递出特殊之年以特殊举措重农抓粮的明确信号。
  风雨来袭,稳字当头。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六保”任务,并将其作为做好“六稳”工作的着力点。
  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优先保障毕业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密集出台减税降费、援企纾困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一系列逆周期宏观调控“硬核”举措,为顶风前行航船注入强劲动力。
  世界阴云密布,中国雨过天晴——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机构发布报告,投下看好中国发展前景的“信任票”。外媒感叹:“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回到接近正常状态。”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