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35版:阜南工业园区

招商引资活力尽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分卷出炉!阜南经开区“十三五”交出闪亮成绩


  今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在工业、关键也在工业。“十三五”时期,阜南经济开发区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民生民享为己任,以优化营商环境为载体,爬坡攻坚,奋力前行,助力全县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建设明显提升。

  
招商引资按下“快进键”

  2006年,国家发改委审核、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综合经济开发区——阜南经济开发区。历经十余年发展,这里已经初见规模,总控规面积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已达17.33平方公里。
  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经开区管委会上下励精图治,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吹响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迈出现代化园区建设的新步伐。经开区已拥有企业381家,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园区、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单位、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示范园区、省级柳木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园区、“阜阳市先进开发区”。
  今年,在疫情和防汛抗洪的双重挑战下,阜南经开区依然克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抵住了日渐增强的下行压力,县域经济发展主引擎作用充分发挥。预计到“十三五”末,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6%;税收收入累计达29.68亿元,年均增长21.7%;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2.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7%。
  工业是城市的动力,经开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全面挖掘招商引资项目。“十二五”规划时期,阜南经开区外来项目投资主要集中在农副食品等资源型加工业;“十三五”末,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外来投资企业的主要领域。
  “面对日趋同质化、激烈化的开发区竞争,我们摈弃了“捡到篮子都是菜”的传统思维定式,实现了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主动转变,招大引强效果凸显。”阜南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王磊说。五年来,累计签约入园工业企业16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2个,5亿元以上项目11个,单体最大项目投资达14.8亿元。国泰贸易、孚日集团、齐耀新能源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泰力电器、舒马克电梯、晶宫绿建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先后落地投产,为开发区企业质量、体量双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园区建设搭平台“聚产业”

  初冬时节,走进阜南县经济开发区,拔节生长的厂房鳞次栉比,宽敞的康庄大道纵横其间,车水马龙带来勃勃生机,这片投资热土在“十三五”期间正悄悄蜕变。作为阜南县工业发展的主战场,阜南经开区工业总量在全县举足轻重,聚集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十三五”以来,阜南经开区腾笼换鸟,实现了脱胎换骨。按照“兼并重组一批、破产清算一批、扶持发展一批”的思路,经开区积极稳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盘活,盘活荣泰制衣、集丰园服装、万利制衣、海之密机械等42家关停破产企业,盘活闲置土地资源1949.1亩。树牢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色环保发展之路,集中清退搬迁绿原化工、富林化工等化工企业6家,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到位。
  尤其近年来,省、市、县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阜南经开区也在抢抓时代机遇,积极把握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先发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初步形成以柳木文化、纺织服装、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围绕主导产业,投资建设了三大支柱产业园孵化器。同时,以合作共建方式启动冷链物流园、双创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提升综合配套能力,补齐产业发展短板。目前,三大主导产业企业总数达219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81.5%。
  在创新驱动方面,阜南经开区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把创新作为企业恒久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增强企业外部竞争力,一批科技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五年来,经开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设计中心3家,省级数字化车间3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新增省级研发中心7家,省级专精特新8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9家。
  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省级研发中心13家,省级专精特新11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3家,专利新增1306件。期间,经开区还荣获了中国产业学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优化环境提供“亲人式”服务

  好企业、好项目引进来后,阜南经开区把改善“软环境”作为重点,在优化投资环境、提高项目服务水平上下足功夫,着力打造服务“高地”、兴业“福地”。在优化政策环境、拓展对外开放空间的同时,阜南经开区创新和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机制,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亲人式”服务,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
  早在成立伊始,阜南经开区面临着重重困难与挑战,他们便奉行把客商视为亲人、上宾,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提出了“对待客商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企业的一草一木就像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呵护企业的外部环境就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的“亲人式”服务理念。伴随着开发区入驻企业地不断增加以及企业需求的多样化,这种服务理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丰富,“六零服务”也应运而生。
  所谓“六零服务”,就是“入驻阜南零招待、证照办理零烦恼、征地拆迁零接触、建设经营零干扰、用工融资零顾虑、企业服务零距离”。具体表现在:入驻开发区的任何企业任何时候不需要宴请开发区相关人员、县直各个部门;入区企业的各项证照办理由开发区细化为“二十六道”服务流程,由专门负责各项手续的办理;开发区奉行“两个零接触”,即入区企业不与当地老百姓接触,入区企业不与县直各部门直接接触,一切由开发区为企业代劳,企业只需一心一意搞好经营;开发区坚守“围墙以外的是由开发区负责,围墙以内的事由企业做主”,坚决打击干扰企业正常经营建设的违法行为;阜南县政府成立专门的用工服务领导小组,建立县企业用工服务中心,全方位保障企业招工用工。县财政成立企业融资担保中心,为企业提供无质押担保贷款;县政务中心在开发区一楼设立了企业服务分中心,实现了企业办证不出门即可全程办理。开发区逐步完善企业服务联系人制度,努力打造心贴心、零距离的服务体系。
  今年4月,阜阳市三龙油脂食品有限公司2万吨动物油脂生产项目因疫情影响项目进展缓慢。阜南经开区管委会为三龙油脂专门配备一位项目服务责任人,责任人按照服务企业流程完成三龙油脂名称核准、代办企业营业执照、发改委立项批文、环评办理、土地挂牌摘牌等服务,每周定期对企业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实地走访,对企业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保障了项目按计划推进。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我们深入企业了解实情、纾困解难,为企业提供24小时贴身服务。”王磊说,通过一系列举措,经开区的服务口碑得到广大客商的认可,服务品牌效应得到凸显。服务已经成为阜南经开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以服务聚人气、聚人才、聚发展的最优营商环境已然形成。

  
打造民心工程搭建“民生高地”

  中国的改革发展之路,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阜南经开区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一硬支撑,夯实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打造一批优质项目和民心工程,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厚筑经济发展平台。
  在阜南县经济开发区,一排排公寓让人艳羡,宽敞的房间、通透的户型,卫生间、衣柜等设施一应俱全……开发区企业中符合条件的员工,均可申请入住。
  多年前,阜南经开区已经意识到,解决返乡就业、外来创业人才生活居住后顾之忧,才能使各类人才来了就不想走。2014年,阜南经开区规划用地93亩,投资3.5亿元,开工建设6栋白领公寓。白领公寓正好有效解决了企业职工住宿需求问题。今年,银泰铝业有限公司的专业技术人才从外地引进,在本地无住房,经开区管委会为银泰铝业公司解决了10套白领公寓用于技术工人入住,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十三五”以来,阜南经开区建设安置房11247套,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5亿元,可安置拆迁群众28000人。目前,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5187套,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
  民生工程的迅速推进,离不开拆迁安置有序有力。阜南经开区坚持把阳光、和谐、依法贯穿征迁工作全过程,划片分区、挂图作战,基本完成了全域拆迁,为棚户区改造及重大项目入驻打好前战。五年来,完成95个自然庄、5731户、85.82万平方米征迁任务,拆违拆旧119户、18388平方米。其中,苗南河北岸十余年久久未决的拆迁遗留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拆迁835户、13.41万平方米,为城中村改造铺平了道路。如今,在项目上,柳木文化园、纺织服装建设加快扫尾,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先期入驻,产业园孵化器效应充分显现。在基础设施方面,颍州路、颍河路建成通车,姬庄路、和平路及运河东路延伸工程启动,还完成了阜政南路、经九路绿化提升工程。
  产业项目不断落地,让就地就业持续扩大,安居保障有效巩固,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也得到明显增强。五年来,光伏扶贫发放资金127.98万元;“雨露计划”“本科生资助”等智力扶贫资助158人,发放资金达47.4万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499户、700个产业项目获批奖补资金252.49万元;发动企业力量,通过“心与心愿、百企帮办”捐赠活动,帮助贫困户实现706个愿望,累积获捐48万元。

  
蹄疾步稳迈向“十四五”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阜南经开区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如今,新蓝图徐徐展开,壮阔“十四五”即将起航。展望“十四五”时期,阜南经开区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促发展。
  “随着入区企业不断增多,基础设施框架日臻完善,现有规划区面积已无法容纳未来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以扩区拓展转型发展空间。”王磊说,“十四五”期间,将以规划修编为主线,让京九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由美好蓝图变为生动实践,为经开区实现扩区发展、转型升级打下空间基础。
  在招商选资方面,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紧盯江、浙、沪等发展高地,着力构建柳木文化、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和战略性新兴产业“3+1”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在产业集群集聚方面,启动冷链物流园、台商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双创产业园、柳木文化园、纺织服装园建设,坚持边建设边招商,充分发挥孵化器作用,吸引上下游企业集群集聚,形成抱团发展优势。在创新驱动方面,力争5年内,区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数量翻一番。此外,加大对“13581”重点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打造行业或区域龙头企业,推动企业体量、质量明显提升。力争5年内,在全市率先实现1-2家企业上市。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阜南工业高质量发展。”王磊说,他们将从创新元素、发展质量等方面,精心谋划、对表达标,让阜南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的新蓝图早日实现。

  
汪乐意 温朝功 梁豪 刘玉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