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1版: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增活力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阜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积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市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争先进位、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报告》显示,阜阳创新潜力已跃居全省第二,创新综合能力升至全省第七。

  
本报记者 王雪洁  研发投入快速增长重大科技成果显著增多

  今年8月29日,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治疗艾滋病、乙肝、结核病系列制剂项目正式在太和县开工建设,这一计划总投资11.6亿元的项目,是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00亿粒片剂、30亿粒胶囊、10亿支冻干粉针、20亿支水针剂、40亿粒中药片(胶囊剂)、2亿袋中药颗粒剂的生产能力,进一步打破国内对进口抗病毒药物的依赖。
  科技创新,是贝克联合制药致胜药品市场的“法宝”。通过科技攻关,近年来,贝克联合制药完成了“抗艾滋病药物拉米夫定原料及其系列组合制剂开发”项目,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研究设计的以酒石酸和薄荷醇为起始原料的不对称合成拉米夫定的工艺路线,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制药巨头的垄断,为国内艾滋病患者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治疗药物。
  去年,贝克联合制药建设的抗病毒药物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目前正朝着国内最先进的抗病毒药物研发平台迈进,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将促进阜阳乃至安徽省抗病毒制药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不仅仅是贝克联合制药,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阜阳,重大科技成果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数据统计,“十三五”前四年,全市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3%,增幅稳居全省前3位,其中连续两年首位。2018年,全市每万名就业人口中从事研发活动人员为5.5人年,较“十二五”末增长124%。
  “十三五”以来,全市实施的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项目累计超过200项,获得各级财政支持近2亿元。全市重大科技成果由2015年的16项增长到2019年的1868项。

  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平台能级明显提升

  前不久,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研发生产的超薄纳米晶软磁合金带材,入选今年安徽省首批新材料。这一产品技术国内领先,产品开发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支持。
  2018年,在北京中关村从事新材料和节能环保领域产学研工作的邓毕力,带着主要由8名博士组成的团队来到阜阳,创办了安徽智磁新材料。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纳米非晶材料技术开始在阜阳转化,企业分三期实施的“年产3000吨纳米非晶带材、3万吨非晶带材及其元器件”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10亿元,企业也将坐上国内纳米非晶新材料“头把交椅”。
  近年来,我市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吸引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人才在阜阳集聚。仅在高端人才方面,我市就已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1名,建有安徽省院士工作站4家;引进的清华、北大、中科大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有8家获批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累计获得省级扶持资金5900万元。
  创新人才加速集聚的同时,全市科技创新平台能级也明显提升。
  目前,全市有各类研发平台665家,其中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由2015年的87家增加到目前的193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3个、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各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此外,依托阜阳界首省级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进展顺利,界首市获批建设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阜阳颍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临泉县、太和县、界首市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创建,颍上县通过“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界首(上海)离岸科创中心成功设立。
  我市还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建成了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颍东工作站、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颍泉分中心、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颍上分中心、安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皖西北综合试验站、安徽省农科院皖北分院等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科技成果在阜转移转化活跃度日益增强。

  政策持续发力创新创业氛围愈发浓厚

  今年,我市首支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阜阳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正式设立,这一总规模达2亿元的基金为直投基金,由市财政资金联合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社会资本和区县资金设立,将有力促进国内外各类先进科技成果在阜阳转化,扶持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出台实施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及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扶持奖补等一系列政策,越来越多的“真金白银”投向科技创新主体,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特别是我市率先在全省实施了普惠制的研发准备金制度和科技创新券制度,有效推动了企业有计划、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进一步降低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成本,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动力。
  为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力量,我市还实施了科技企业孵化器质量提升行动。目前,全市已有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众创空间2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累计获得全国、全省创新创业大赛奖励2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