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6版:营商环境

“头号工程”打造发展好环境



  过去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客商对阜阳有着共同的看法:看到的阜阳比听到的阜阳好,过去不想来这里,现在来了不想走。
  从不想来到不想走,折射出阜阳营商环境的变迁。“十三五”以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头号工程”,以优化服务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大力开展优良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发展好环境。

30亿元项目从签约到开建仅1个多月 政务服务持续优化

  浙江人吴光渔在南都电源工作多年,得知集团要在阜阳界首投资30亿元上马新能源锂电池项目,他颇感意外: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发展环境,阜阳和浙江不少地市都有差距,让关系集团下阶段发展的重要项目落户阜阳,是否是最佳选择?他心里没有底。
  今年上半年来到界首,吴光渔的看法彻底变了: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而按照“惯例”,这个流程至少需要3个月,这是他参与的如此体量项目中速度最快的。“界首市组建了项目推进专班,跟进项目报批工作,项目开建后,还专门为施工环境提供了保障。”
  “十三五”以来,我市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举措,完善政策措施和推进机制,加快“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步伐,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减跑动,全市政务服务持续优化。
  做优“一网”:2018年,编制完成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目前,安徽政务服务网阜阳分厅累计上线政务服务事项16.22万个,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2019年,累计网上办件128.9万件,办结率97%。今年前三季度,累计网上办件198.1万件,办结率92.2%。
  做实“一门”:在8个县市区、170个乡镇(街道)、1938个村居(社区)均设立便民服务大厅,50家市直单位、1947个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推行7×24小时“不打烊”服务,开设自助服务专区。
  做好“一次”:47家单位及8个县市区梳理上线“最多跑一次”事项14.7万个,窗口申请材料平均压缩到2.82个,平均承诺时限压缩到1.91个工作日,跑动次数压缩到1次。
  做强“一端”:依托“皖事通办”平台,优化政务服务功能,实现603个政务事项可全流程网上办理,82个“办好一件事”提供集成式套餐式服务。

项目拿地即开工,提前7个月开建
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

  “一证到手、六证齐发,拿地即开工。”企业投资项目的一期厂房如期封顶,江苏泰州的客商闫海峰,这样概括他认知的阜阳营商环境。
  今年3月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下,闫海峰投资的希尔发新材料科技享受了界首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服务,项目土地证核发后,当地行政审批部门出具预审意见,容缺受理,安排专人指导企业准备环评、能评、立项、图审等资料,并全力协助做好开工的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前期工作。土地证颁发后,又及时将预审意见转为正式审批意见,颁发相关证书,做到一证到手、六证齐发、拿地即开工。“和原计划相比,整整提前了7个月。”
  审批、建设一路“绿灯”,主营精钢产品的希尔发新材料有望在明年正式投产,进一步促进当地产业档次提升。
  攻难点、疏堵点、治痛点,“十三五”以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和关键指标,大刀阔斧改革、多点突破,推动行政审批、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等重点改革事项落实。
  ——实行清单依法即时调整与集中调整相结合,每年定期对市级权责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进行动态调整,2019年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等8项行政许可事项,政务服务申请事项精简了6成多。
  ——对市直单位645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优流程、简材料、压时限、降成本,提前2个月实现行政审批事项承诺审批时限比2019年平均减少1/5目标。
  ——大力开展企业开办提升行动,全市企业开办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采集、一套材料、一档管理、一日办结”“六个一”目标,并为新办企业免费刻制公章、免费提供税控设备,真正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
  ——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提供全流程在线并联审批服务。目前,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120个工作日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跨进全省先进行列。

政府担保1周为企业申请4000万元贷款
  “四送一服双联”纾困更实

初冬的安徽超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火热。一车车铅酸电池被送进自动化的拆解、冶炼生产线,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一批批精铅走下生产线。看着眼前的忙碌,董事长邢秀亮由衷感谢前段时间政府的“雪中送炭”——技改项目正在实施,企业却遭遇资金短缺。进退两难之时,太和县驻企联络员将这一情况向县“四送一服”办公室汇报,太和县决定由政府担保机构担保,为企业申请了4000万元贷款。
  “这笔贷款从申请到发放,仅仅用了一周时间。”资金难题及时化解,超威环保的项目实施快马加鞭,10月份,项目一期已开始生产。“全部达产后,可年产20万吨再生铅,实现年产值40亿元、提供540个就业岗位。”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创新性开展了领导干部“四送一服”包联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活动,着力落实惠企政策、优化涉企服务,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解决了不少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领导干部走进项目工地、深入企业车间,实地搜集意见、现场解决问题,仅今年前10个月,全市“四送一服双联”活动就收集意见问题1823个,目前已办结1538个,办结率84.37%,其余问题正在推进办理中。
  今年以来,我市又探索实行驻企复工联络员和疫情防控指导员制度,1500余人常驻企业开展包保服务,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说了算。“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4.41万户。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市场主体7.2万户,总量达60.96万户、全省第二。
  本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