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十三五”阜阳农富水美林茂粮丰

  “农”: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面积和总产保持全省首位;蔬菜和肉蛋奶总产居全省前列;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全面消除了317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翻了一番,从2015年8.2万元提高到2019年17.2万元、今年将突破20万元“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130亿元,完成了一大批洼地和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26处,解决了89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自来水全覆盖
  “林”:有林地面积达到302万亩,较2015年增加2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达到1310万立方米,较2015年增长86.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0.1%,较2015年增长2.18个百分点
  “粮”:粮食库存量从“十二五”末的190余万吨增长至350万吨;粮油产业加工总值由“十二五”末的126亿元增长至248亿元(预测),年均增长14.5%

  本报讯(记者 徐立成)11月3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林业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同志发布了“十三五”以来阜阳农业农村、水利、林业、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主要成就。
  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
  “十三五”以来,我市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显著。
  ——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我市全面完成686.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249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32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1.4%,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连续13年获得丰收,粮食面积和总产保持全省首位。全市蔬菜年总产410万吨以上,占全省近1/5,肉蛋奶总产75万吨以上,居全省第二;生猪存栏218万头,规模养殖率比2015年提高6个百分点,达8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市专用品牌小麦发展到410万亩,优势高效经济作物种植41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2万亩。市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31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20家,全市“三品一标”总数达780个、比“十二五”末增加543个。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68家,占全省总数的13.5%,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由2015年的全省第四跃居全省第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30多亿元,电商主体由2015年的72家增加到344家。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从无发展到219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从2015年的66%提高到90%。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市新改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2万多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5%,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了所有行政村,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426个。
  ——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我市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全市土地流转率65.3%,比2015年高出9.1个百分点。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5664家、较“十二五”末增加了6000家,培育家庭农场23654家、较“十二五”末增加了1.8万家,总数均居全省第一。全市1890个村全部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95%的村完成“三变”改革。全面消除了317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8.2万元提高到2019年17.2万元、今年将突破20万元、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总村数的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三位,今年三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7元,增速7.2%,预计全年突破1.4万元,比2015年的9001元增加5000元。
  水利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十三五”以来,我市深入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各项水利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水利工程建设长足发展、防洪保安能力显著提升。全市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130亿元,实施完成了重点平原洼地治理、西淝河等洼地治理、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涵闸除险加固、农村饮水、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持续发力、水利扶贫取得重大胜利。全市累计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26处,解决了89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自来水全覆盖。在全省水利民生工程等工作考核中,我市连续多年位列第一。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