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农村·专题

初冬淀粉加工忙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余波文/摄

  初冬时节,颍泉区宁老庄镇申庄村的红薯基地迎来一年一度的丰收季。为了增加群众收入,当地引导种植户沿袭传统工艺加工红薯淀粉和粉丝,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走出了一条助农增收的发展之路。

  新鲜红薯上市

  进入农历十月,宁老庄镇申庄村的农户一天比一天忙,除了到地里挖红薯外,还要趁这段时间晴好天气把淀粉加工出来,等到气温降到10℃以下,家家户户都要制作粉丝,以备接下来一年食用。
  “今年收成不错,一亩地收3000多斤。”宁老庄农民工创业园地处申庄村北侧,与扶贫车间一路之隔,阜阳市春华食品有限公司的三粉加工基地就在这里。企业负责人邢中建介绍说,春华食品2019年以60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60亩土地,专门种植“粉王”“烟25”等品种的高淀粉红薯,按照市场价0.5元/斤计算,一亩地毛收入1500元左右。除去各项开支,亩均纯收入500元左右。
  在申庄村,红薯和小麦都属于传统作物,收完小麦种红薯、收完红薯种小麦,不存在重茬问题。当地家家户户都种红薯,主要用来加工粉丝,像春华食品这样规模连片种植红薯的还有不少。

  加工淀粉老方法

  在春华食品粉丝加工厂打粉区,新鲜的红薯已堆成一座小山,有些红薯的外皮还粘着泥土。在这座“小山”一侧是一台类似于电动传输带的洗薯上料机,下方有水管连接,加工粉丝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在这台机械上完成的。
  “红薯经过清洗、研磨、过滤,就成了乳白色浆汁,至少要沉淀24小时。”企业负责人邢中建介绍说,在沉淀过程开始时要不停搅拌,让粉浆悬浮在水中,待淀粉沉淀后再把上层的浑水放掉,然后再加入清水搅拌。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淀粉接近白色,再用细箩过一遍,放到小池里沉淀。一天过后,就可以用铁锹把淀粉挖出来控水了。
  淀粉控水类似于加工豆腐,不同的是,棉布袋里装的是高纯度淀粉,滴出来的是清水。“以前加工淀粉是体力活,现在已经实现半机械化生产。”邢中建说,100斤红薯可以加工20到30斤淀粉,按照市场最低价5块钱/斤计算,就是100到150元,附加值是红薯2到3倍。
  注册商标走市场在打粉区东侧,是两栋“L”形排列的厂房,里面支一口大锅,工人忙着打扫卫生。这里一年使用一次,时间1个月左右,地板砖被高压水枪冲得一尘不染。
  “再过一段时间。天气转冷,就可以加工粉丝了,现在用冷库也可以加工一部分。”邢中建说,传统粉丝加工是在冬天,现在很多粉丝加工厂都配套建设了冷库,一年四季都可以加工粉丝。不过,粉丝市场价格平稳,纯红薯粉丝在10元/斤左右,冬季加工成本低、不断条,成品率相对较高。
  在春华食品有限公司展厅,纯红薯粉丝有两种包装,5斤袋装和4斤礼盒装都是50元/件。“我们为粉丝注册了‘宁老庄’商标,为石磨面粉注册了‘寄相思’商标,走品牌化发展道路。”邢中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