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十三五』阜阳科技创新奋起直追

  ●“十三五”前四年,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3%,增幅稳居全省前3位,其中连续两年第一
  ●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72家,是“十二五”末的4.59倍
●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9%,是2015年的2.26倍,增速连续16个月居全省第一
  ●重大科技成果由2015年的16项增长到2019年的1868项

  本报讯(记者 王雪洁)“我市坚持以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积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主要指标争先进位,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创新环境不断优化。”11月27日举行的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十三五”以来阜阳科技创新的主要成就。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秦煦介绍,“十三五”以来,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我市创新潜力已跃居全省第二位,创新综合能力由“十二五”末的全省垫底提升至全省第七位。
  ——产业创新取得突破。“十三五”以来,全市高新技术培育企业累计达到64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1095家。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9%,是2015年的2.26倍,增速连续16个月位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阜阳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同时,我市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累计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项目200余项,在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
  ——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贝克制药、天能电池分别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分中心,实现国家级研发平台零的突破。全市现有各级各类研发平台共665家,建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3个、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各1个、省级高新区1个,界首市获批建设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阜阳颍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临泉县、太和县、界首市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创建,颍上县通过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十三五”以来,全市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4.53亿元,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78.4亿元。共获省科学技术奖37项,3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立项支持,占全省企业立项数的12%。我市还设立了总规模2亿元的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目前入库项目48个。
  ——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坚持高端引领,我市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1名,建有安徽省院士工作站4家。清华、北大、中科大等院校一批高层次人才来阜创新创业,其中8家获批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累计获得省级扶持资金5900万元。国外智力引进方面,全市获批引进国境外人才项目16项,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27件。
  ——创新创业生态日益优化。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及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扶持奖补等一系列政策,并率先在全省实施普惠制的研发准备金和科技创新券制度。目前,全市有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众创空间20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
  ——科技惠民有力有效。“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实施科技扶贫项目350多项,选派科技特派员1812人次,实现了对全市贫困村科技服务全覆盖。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1家,星创天地9家,现代农业产业联盟23个,开展科技培训1300余场,培训人数超过3.8万人次。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我市还紧急启动两批40个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