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民生·学习

身残志坚 务工增收脱贫

本报记者 徐立成 实习生 潘倩芸 通讯员 高云峰 陈晓艳

  家住临泉县陈集镇的马小玲和丈夫孙义国都是残疾人,面对命运的不公,夫妻俩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选择坚强面对,经过政府帮扶和自身努力,顺利增收脱贫。
  2014年,因一户多残、收入低下,马小玲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知她家情况后,陈集镇残联第一时间进行家庭基本情况和经济状况评估,随即开展针对性帮扶。
  “政府不仅给俺家落实了许多帮扶政策,还帮助义国在镇上的建筑工地找到工作,家里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虽早年辍学,但马小玲眼界开阔,她也想找一份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巧合的是,临泉县残联为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在陈集镇培育辅助性就业扶贫车间示范点,通过引入社会企业帮助村(社区)符合条件的残疾学员获得职业技能及基本工资福利,切实解决残疾学员实际生活困难。得知这一消息,马小玲有了主意。
  “这是多好的就业机会,岗位也适合。你一个人挣钱养家太辛苦,我们一起努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马小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孙义国同意她去扶贫车间上班。第二天,马小玲就到扶贫车间报名,经过企业培训及评估,成为辅助性就业车间的一名员工,做些简单的产品加工工作,按件计酬,每月能收入2000多元。
  每天,马小玲都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索,笑容满面去车间工作。对她而言,这份工作不仅保障了生活所需,更实现了人生价值。“我们夫妻俩都有了工作,终于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随着家里的生活条件日渐好转,马小玲夫妻决定再生一个孩子。勤劳肯干的马小玲在怀孕期间,仍不忘从车间拿些手工活在家做,她在期盼新生命到来的同时,也希望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几年来,马小玲和孙义国一心打拼,家里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并于2018年顺利脱贫。“政府帮助俺家不少,但关键还要靠自己。现在我们俩每个月能挣4000多元,一家人过得很幸福。”马小玲对如今的生活很满意,夫妻俩相敬如宾、家庭和睦,从未与街坊邻里发生过争执,她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