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一周话题

拓展销售新市场

本报记者 杨静文 通讯员 闫翊

  自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各行业纷纷复产复工以来,颍州区坚持靠前服务,采取多项措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对接产销,拓展营销渠道,助力该区农业企业恢复发展活力。

  设法开拓新渠道

  绿意盎然的大棚内,几十名工人分散在各处忙碌,采摘青叶菜、装箱、装车……5月底,走进位于颍州区三合镇的阜阳市万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万联农业是一家以种植、加工、销售为主的农业企业。其占地300余亩的蔬菜基地,主要种植油麦菜、生菜等青叶菜,以阜阳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进行全国蔬菜统筹统销,目前已辐射周围各大城市的商贩和超市,年交易额3000万元。就在企业快速发展之时,却因疫情影响遇到很大困难。
  “那时候,因为出行管控,工人没法到岗,地里的菜摘不了;就算能摘,车也出不去,之前销往南京等地的外地订单几乎全被取消了。每天看着蔬菜烂在地里,我们急得整夜都睡不着觉。”万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涛告诉记者,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区委区政府了解情况后,从各方面都给予了他们很大帮助。“区农业农村局向我们讲解最新的奖补政策,帮助我们解决资金上的困难;交通局帮我们开了绿色通行,通畅了运输渠道;区人社局帮助我们宣传招工,解决用工问题。”马涛说,疫情期间,企业被纳入蔬菜类保供企业名单,因为60%以上的产品供给本地市场,获得了每亩200元以上的一次性奖补,缓解了资金上的压力。
  政府的帮扶还不仅如此。“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政府积极帮助我们对接各大商场以及社区、小区,仅鼓楼办事处,我们就对接了十几个小区,做点对点的蔬菜销售,整个二三月份,解决了我们600余吨的蔬菜库存,挽回了几十万元经济损失。”马超说,从4月开始,他们的种植生产和销售都开始逐渐恢复,如今已经正常供应,还和小区、超市建立起良好的供应关系,开拓了新的市场。“政府给了我们真金白银的支持,帮我们拓展了销路,增强了我们发展的信心,我们也会带动更多老百姓就业增收。”马涛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每天向市场供应各类蔬菜10万斤,并带动周边40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帮助推广新项目

  在颍州区袁集镇四十铺村,兰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近日也有了好消息:合作社新推出的“兰源一分田”项目受到了许多客户的欢迎。兰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由阜阳纺织厂下岗女工肖文兰于2013年领头创办,主营果树种植,面积有100多亩。合作社的经营理念就是:扎根农村,服务农村,惠农助农。几年来,兰源合作社成功带领当地30多名贫困户稳定脱贫。
  “去年,我们经过市场调查,定下了‘兰源一分田’项目的发展计划,将原本果蔬采摘园的空间进行再利用,划分区块,在果树下种植蔬菜。市民可以自己认购兰源一分田(20平方米)种植自己想要的蔬菜,只要缴纳年费,平时有我们专人打理、配送。”让大家没想到的是,项目刚要实施,就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整个停滞下来;4月初,疫情逐渐稳定后,他们计划着重新启动这个项目的销售工作,可因为市场不好,一直发展不起来。
  “我们要转型发展,就得创新,传统的种植采摘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观光农业的发展步伐,新的项目必定要发展,加上我们这还是助农项目,每个客户认购一分田,就会间接为贫困户捐赠100元。”肖文兰告诉记者,尽管项目推广上遇到了困难,袁集镇政府却对他们十分支持和重视,在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他们推广宣传,还引导各级干部、企业家前来参观、指导。“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我们的‘一分田’项目已经被许多人了解和接受,这一个多月时间已经有60多户客户进行认购,让我们恢复了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