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订单小麦价高不愁卖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沈云鹏 武万勇

  5月底的颍上县王岗镇唐垛湖行蓄洪区,麦收正忙。田间,数台大马力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地头,收购小麦的企业代表正用专业的设备检测小麦。看着企业代表对刚收获的小麦频频点头,颍上县金唐庆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应利喜上眉梢。
  “我这1260亩小麦不仅不愁卖,而且比普通小麦每斤价格高8分钱。”罗应利告诉记者,小麦在地时就已经被预定完,这都得益于颍上县实施的订单农业。
  种了20年小麦,罗应利也曾遇到过丰收的“烦恼”——卖不上价。前些年,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市场上小麦品种较多,考虑到抗风险和利润最大化,他选择种植多个品种的小麦,期间曾留种种植产量高的品种,也尝试过购入最新、最贵的麦种,可一年忙到尾,种出来的小麦始终卖不上好价钱。
  转机,出现在2018年。颍上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走访中了解到,种粮大户常因小麦卖不上价而发愁,同时面粉企业也面临着买不到高品质小麦的问题。“让种粮大户和面粉企业直接对接,实施订单农业,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种植,实现大户和企业共赢。”找准破解方法,经政府搭线,不少种粮大户和企业很快达成协议——企业统一供应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大户按照企业要求,保证小麦品质。
  为了鼓励订单种植模式,颍上县政府给予企业和种粮大户种子补贴等扶持政策。“别小看每斤8分钱的补贴,按照一亩地收成960斤算,1260亩小麦能多收入近10万元。”罗应利告诉记者,除了价钱卖得高,政府对企业的种子补贴,也让他一亩地少投入30元。
  大户增收的同时,企业实现增效。颍上县管氏面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管四喜介绍,过去收购的小麦品种多,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稳定。自从前年和种粮大户签订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协议,公司不仅有了稳定且优质的粮源,而且产品也趋于多样化,效益更好。
  “以近两年实施订单农业的效果看,这种模式不仅为粮食和市场对接、优质优价打牢基础,也推动了颍上县小麦向优质高效转变。”颍上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寅说。
  为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今年颍上县创新粮食生产服务方式,通过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种植小麦142万亩,其中订单式优质专用小麦约30万亩,着力提升小麦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下一步,该县将继续推动小麦在产销对接、优质优价、订单收购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力以赴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