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农村

粪污秸秆变身有机肥

本报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闫伟

  5月20日,界首市砖集镇刘楼村正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把玉米秸秆粉碎后输送到高温炉里,几个小时后高温炉源源不断“吐出”了有机肥。
  “把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粉碎后,按比例掺入人畜粪便,再加上适量发酵物,经过8个小时左右的高温消毒,这些粪污秸秆就变成了有机肥。”车间里,企业负责人应坤一边指挥工人加料,一边介绍说。
  出生在刘楼村的应坤早些年应征入伍。2002年退役后四处闯荡,当过工人、销售员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秸秆回收综合利用产业。“在江苏宜兴遇到一位界首老乡,他利用当地的芦苇、稻草,发酵后做出了营养土、有机肥。”应坤回忆说,当时,他联想到老家秸秆资源丰富,每到收获季节禁烧压力很大,如果能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应该大有可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学习后,2015年,应坤回到家乡,筹措200余万元,创办了安徽省正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启了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的创业之路。
  创业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应坤生产的有机肥无人问津。前两年,界首种植大户对这种肥料不太认可,市场推广受阻。“当时,真有点心灰意冷。”应坤说,但是,一想到有机肥能解决秸秆出路问题、增加农户收入,还能改变土壤酸碱性,他就干劲十足。期间,他整理经验技术,申请了15项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生产方面的技术专利。
  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应坤拿到了一笔贷款,更加坚定了他的发展信心。经过两三年市场培育,如今,应坤生产的有机肥供不应求。“刘楼这个厂全负荷运转,一年能生产有机肥1万吨。但是,受制于秸秆原料供应不稳定因素影响,现在年产能在5000吨左右。”应坤说,周边果蔬种植大户和界首园林养护公司是他的合作大户,“一吨价格800块钱左右,2019年,实现营业额300余万元。”
  目前,应坤正在谋划在界首市王集镇王彬庄和芦村镇芦村村增设两个分厂。“项目已经立项,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等这茬小麦收割后,流转的土地就能到位。”应坤说,两个分厂有望年底投产。届时,正基生态农业能实现年产5万吨有机肥的规模,解决3.5万吨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
  “这种模式解决了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处理问题,将有效改善界首及其周边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助力界首发展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界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表示,该市将支持正基生态农业的秸秆收储、项目推进和有机肥销售等工作,引导企业不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