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视点

德智体美劳培养阳光好少年





  乡村的冬天,安静而灵动。“叮铃铃、叮铃铃……”伴随着下课铃声,颍上县江店孜镇爱心小学的学生走出教室,有的来到足球场上结伴踢球,有的在乒乓球台前“捉对厮杀”……校园里顿时热闹起来。
  围绕“学生喜欢,教师热爱,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办学目标,江店孜镇爱心小学开设了古诗文诵读、英语阅读、足球等多元化校本课程,成立了曳步舞、科技创新、国际跳棋、乒乓球等8个个性化学生社团,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发挥特长,初步形成了办学特色,被授予全国国际跳棋特色学校。
  此外,学校建立了劳动综合实践基地,组织学生种植瓜果蔬菜,体会播种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着力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阳光少年。
  个性化教学促进素质教育,江店孜镇爱心小学的做法并非个例。近年来,颍上县农村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育人主阵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五十铺乡耿圩小学,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举目望去,校园里充满学习诗词的浓厚氛围:在“子衿长廊”,学生们大声诵读《离骚》;神农耕读园的篱笆旁,是《悯农》《归园田居》等关于耕作的诗句;教学楼走廊上,悬挂着文人描绘颍上八景的名篇——“每寸土地有文化,每块墙面会说话”,体现了耿圩小学的校园墙体文化特色。学校还开设了“诵诗、讲诗、赏诗”等课程,让孩子们在学校里时刻感受诗词的魅力。
  在五十铺乡刘小学校,学生们的大课间活动不是做广播体操,而是操练由学校体育老师自编的武术操,伴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朗诵声,孩子们一招一式铿锵有力——刘小学校以国学教育为特色,开展体现国学理念的特色教学活动,如书法、诗配画、象棋等;课余时间,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高跷、投壶、铁环等民俗运动,使学习内容、社团活动、体育锻炼融通互补,形成体系。
  “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颍上县各农村学校充分开展适合学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特色社团活动;同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李一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