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颍上新闻

特色农业闯新路

本报记者 李方达 通讯员 李静 孔洪洋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颍上县从实际出发,支持各乡镇依托本地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从有机大米到莲藕水产,从大棚蔬菜到特色果园,特色农业让颍上乡村大放异彩,广大农民也从家门口的农场、菜园获益增收。

用心发现农村遍地都是宝
  当下正是蔬菜大量上市时节,颍上县南照镇十里村村民非常忙碌。该村的十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每天都要发出数万斤蔬菜。辣椒、毛豆等经过农业工人分拣、打包装箱后,贴上物流单,发往全国各地。
  “农忙的时候忙,农闲的时候也不闲。”自2016年返乡创业以来,江西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李亭,已经在南照镇周边发展了400多亩蔬菜大棚、200多亩水稻种植和2座现代化育苗大棚。
  回想创业之路,虽经历过许多波折,李亭依然觉得收获很多。“用心发现,农村遍地是宝。”2016年刚回来的时候,十里村还是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李亭一开始也没有思路,跟风种了一阵西瓜,效益不太好。之后李亭迅速调整方向,流转100多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
  经过不断摸索,李亭带领十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周边农户,以种植辣椒、毛豆、板栗南瓜、甜玉米为主,不断提升蔬菜品质和种植规模,在市场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站稳了脚跟。
  目前,十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核心种植面积达到400多亩,并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种植。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公司和农户对蔬菜种苗的需求量日益扩大。为保证蔬菜品质,李亭发挥专业优势,建成了2座共7000多平方米的育苗大棚。今年以来,育苗大棚已经育出400多万棵蔬菜秧苗,“大部分都给了农户。”
  眼下,工人每天要采摘8000多斤辣椒、6000多斤毛豆,除了在大型农贸市场批发外,还有一部分通过网络平台销售。“每天8点40 开播。”站在大棚里或者打包车间,李亭的合伙人直接就开播带货了。拼多多上的“阿甘真食”已卖出超10万件,在平台上占据辣椒店铺口碑榜第2名。抖音上,“阿甘的农场”已卖出2.4万件,除了公司和农户种的辣椒等蔬菜,主播有时还帮助农户卖其他农产品。“农村有很多宝,我们只是把它们带到你们面前。”镜头外,李亭带着农户们继续“挖宝”。

发挥优势综合种养获共赢
  稻花香里说丰年。在颍上县夏桥镇,你看到的不仅是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还有稻渔综合种养的产业发展场景。
  走进夏桥镇稻蛙示范园,远远就听见略显低沉的蛙叫声。“这些都是牛蛙。”在育苗孵化棚内,安徽颍尚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雷达沛向记者介绍了稻蛙示范园的布局。整个示范园千亩左右,其中20亩育苗孵化棚、300亩暂养池、500亩稻蛙和200亩莲藕。种蛙在育苗孵化棚内产卵,小蝌蚪发育成四脚牛蛙后,放到暂养池内暂养一段时间,然后投放到稻田里。“牛蛙在稻田里会增加运动量,免疫力比较好,少生病;同时,稻田内因为有牛蛙,就会减少用药,且牛蛙粪便也是很好的有机肥。”雷达沛说,这种模式正好实现了“稻因蛙而优、蛙因稻而贵”。示范园里的稻蛙共生模式吸引了大批农户参与。2021年,颍尚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周边1000多亩地的稻田投放了小牛蛙。
  “牛蛙从孵化到长成需要6-7个月时间,在农户稻田里只有2-3个月,正好是水稻生长周期。”雷达沛告诉记者,下个月,孵化池里的小牛蛙渡过“变态期”,长出4只脚、收起尾巴后,就可以投放到稻田里了。
  “来颍上投资,就是看中了这里几十万亩水质上乘的水田。”去年,颍尚鲜正式投产运营第一年,就收获了1000多万斤牛蛙,成为永辉超市、叮咚买菜的一级供货商。颍尚鲜不仅生产的有机大米在市场上卖到10元一斤,还拿到了全国第一本“无公害牛蛙”认证书。
  “孵化棚和暂养池里的尾水有一定程度污染。”正当雷达沛为牛蛙养殖尾水发愁时,旁边的万亩莲藕给出了解决方案。
  “莲藕对肥料需求比较大,现在化肥成本也涨得比较多。”颍上县御莲源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迎春了解到,牛蛙养殖尾水营养成分较高,可以替代一部分化肥使用。“我们用他们的尾水节省了化肥,他们种植我们的莲藕也净化了水质。”慢慢地,两个农业基地的业务出现交叉合作,实现了共赢。

科技赋能产业振兴闯新路
  发展特色农业不仅在规模、品种上与众不同,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相比也要有独到之处。十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辣椒大棚就很特别。
  随意走进十里农场一间大棚,就能看到密密麻麻、整洁有序的吊线,翠绿的辣椒藤攀附在线上,细长的辣椒一根根垂着,满眼都是丰收景象。辣椒棚里还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扑鼻而来。李亭告诉记者,这是公司今年种植的新品种“酥香优”,皮薄清脆、辣香清冽,特别受欢迎。
  为了能种出更多更好的品种,李亭在大棚里设置了不少“玄机”。智能滴灌、喷灌等系统自不用说,每个大棚里还装置了一些传感器。
  在办公区的满墙大屏幕上,记者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大棚里的湿度、温度、光照度、二氧化碳含量等指标。“这个系统也是我们找合肥的科研机构研发的。”李亭介绍,这套智慧农业云管理系统获得了13项软件著作权专利和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功能完全开启后可检测到40多个关键数据,并且会根据数据情况进行田间管理。比如,如果棚内温度过高,系统会自动打开大棚内的风机进行通风;需要降温的话,再逐步打开遮阳板、水帘等,直至温度降至最适宜。
  “这些,今年下半年就用上了。”李亭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在另外一个乡镇流转了200多亩土地,计划打造一片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夏桥镇的稻蛙示范园和万亩莲藕,也都有各自的“科技范儿”。颍尚鲜公司正联合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努力打造颍上县乃至沿淮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循环发展产业园样板区。而周迎春的万亩藕田,施肥、施药全部用上了无人机。“人工采藕很辛苦,而且容易出现断藕。”今年,周迎春打算引进一批自动化采藕机械,解放人力,提高采藕水平。
  带有“科技感”的特色农业在颍上还有很多。目前,全县已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40万亩、水产养殖49万亩、稻渔综合种养33.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39万亩,走出了一条符合发展规律、具有颍上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