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时事·专题

校企合作 实现双赢


本报记者 汪文婕 通讯员 尹纯玉

  建立工学交替、融合贯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依托产学研平台,深入开展教科研项目合作……这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让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和安徽晶宫绿建集团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实现双赢。
  
开展跟岗实习,夯实实践教学基础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理论枯燥、实践性强。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自2020年起,建筑工程系与安徽晶宫绿建集团协商,在企业开展为期两周64学时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跟岗实习。在为期半个月的跟岗实习中,学生们分别被安排到集团研发中心、生产车间工作,从事装配构件的深化、认知、施工、质检等工作。在企业带教师傅的指导下,学生们学到了技能,感受到了企业文化,体验到了工作氛围。截至目前,共有200多名学生先后到该集团跟岗实习,学生们在实习日志中记录了自己的感受,比如学到了新技能、到厂里身份的转变体会到了肩上的责任等等,收获满满。
  
学生顶岗实习,提前熟悉工作流程
  3月16日早上8点,安徽晶宫绿建集团阜阳厂区安全员冯浩然像往常一样来到车间检查公司用电安全、厂区卫生、现场监督工人的行为规范。每天的工作流程和细节,他已经熟记于心。
  其实,冯浩然还只是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去年7月,他和几名同学一起来到晶宫绿建集团阜阳厂区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学校指定校内老师作为理论指导教师、企业分配师傅作为现场指导教师,有问题可以分别向学校老师企业师傅请教。”冯浩然说,实习期间就可以将所学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他打算毕业后直接留在公司工作,这样顶岗实习的时间还算工龄。
  在建筑工程系,像冯浩然一样在安徽晶宫绿建集团顶岗实习的学生还有30多名。这样顶岗实习的机会得益于学校和各对口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的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陈先军告诉记者,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独立承担工作任务,使学生学习与未来工作岗位实现无缝衔接。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学习技能技巧,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或协议。
  
搭建产学研平台,深入开展教科研项目
  除了形成了工学交替、融合贯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筑工程系和安徽晶宫绿建集团还合作构建了产学研平台,深入开展教科研项目合作。目前,4项“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任务”和3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产学研)项目”正在进行校企共同研发。
  校企协同,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新机制,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这点陈先军深有体会。目前他主持的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化施工管理过程研究》已经通过了中期检查。
  陈先军说,他们通过企业提供的平台开展课题研究,包括前期调研、项目具体实施等,达到了预期效果。此外,他们和晶宫绿建集团合作国家规划教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也进行了申报。
  “近年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晶宫绿建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建筑工程系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应企业邀请,连续两年选派建筑工程系专业骨干教师赴晶宫集团开展质量安全专题培训和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规范培训,参加培训人次达400多人次;邀请晶宫绿建企业专家到校为师生讲授装配式建筑知识,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策划共同建设“赛训中心”,积极准备开展“构件制作工”、“吊装工、灌浆工”培训……这一系列的举措都让建筑工程系成绩斐然。
  近年来,该系老师指导学生的作品分别获得第二届安徽省高校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建筑+绿建”赛项(高职组)第一、二等奖、“建筑+结构”赛项(高职组)第一、二等奖;安徽省第二届高职高专“BIM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两个团队三等奖;第四届安徽省高校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在“建筑+结构”高职组中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等好成绩。
  “未来,将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协同共建‘建筑产业学院’及‘阜阳市城乡建设赛训中心’,为建筑类专业学生和阜阳市建筑类职工提供赛训实践服务。”该系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