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颍上新闻

王文友辣椒酱 注册品牌销四方

本报记者 潘金铭 通讯员 武万勇

  说起辣椒酱,很多人脑海中首先会映出知名品牌“老干妈”。但对颍上县陈桥镇的村民来说,下饭就菜首选,理所当然是本地产的“王文友”辣椒酱。
  这种由当地村民王文友自行研发的辣椒酱,已经诞生30多年,近年来被其子王宝珠注册成了品牌,通过电商在当地及周边销售。很多外出乡亲的行囊中,必备一罐“王文友”辣椒酱,用大伙儿的话说,辣酱里飘溢的尽是家乡味儿。

  熬制加工辣酱受好评
  上世纪70年代,王文友在村镇上经营了一家饭馆。除了做菜,他还喜欢熬制酱料。渐渐地,王文友注意到,顾客上门吃饭时,总喜欢盛上一大盘配菜用的辣椒酱。往往一盘卤菜没吃完,辣椒酱就被吃掉了好几碟。
  意识到自己做的辣椒酱受欢迎,王文友便开始成立家庭作坊,专门制作罐装辣椒酱,摆放在餐馆门前销售。“天不亮的时候第一锅辣椒酱出锅,整条街上都是香气。”
  随着年龄增长,在当地群众口中,王文友由原本的“小王”“文友”“老王”,演变成了“王老头”。他精心熬制的辣椒酱,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王文友辣椒酱”。
  当王文友还在为辣椒酱广受欢迎而充满热情时,退伍回家的儿子王宝珠却看到了家庭作坊生产带来的一系列弊端。“想要走进更大的市场,就得有自己的商标和品牌,生产方式也得适当地改变。”
  2014年,王宝珠把父亲的头像申请为商标,在工商部门注册“王老头”品牌,成立颍上王老头食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以“王文友辣椒酱”为主打的家乡美食。

  致富不忘带乡邻
  2015年,为了带动村民就业,在村干部的引导下,颍上王老头食品有限公司进驻宋井社区扶贫车间。工人们的生产热情如同辣椒酱一般“火辣”:配料、加工、装罐……2小时内,1000多瓶辣椒酱就能走下生产车间,走进各大商超和特产店。
  “过去依赖于手工制作,产量低,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也很难在市场站稳脚跟。”王宝珠说,为了实现规模化生产,公司购置了十几台机器,打造流水线生产模式。
  每天,王文友都会监督生产,确保配料和味道不能发生改变。“扩大产量的同时,必须保证口感和味道不能改变。”
  如今,“王文友辣椒酱”不仅走进周边各大商超,还实现了线上销售,在淘宝和京东开设网店,线上线下年销售额达700多万元。
  立足发展的同时,父子俩不忘回馈乡邻,吸纳了20多名工人在公司就业,带动10余名贫困户顺利脱贫。
  宋井社区居民陈英就是受益者之一。陈英在公司干活,月入2000多元,离家近,活也轻,她感到十分高兴。
  王宝珠计划着,下一步,要利用抖音等网络平台加大对“王文友辣椒酱”的推广。他憧憬着,有朝一日“王文友”能像“老干妈”那样,成为畅销全国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