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颍上“村嫂”:从“小灶台”走向“大舞台”

  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沈云鹏

  走进颍上县的乡村,总能看到这样的身影:一个个农村妇女身穿红马甲,骑着电动车,穿行在村前屋后,用进家门、拉家常、帮家务的方式,宣传政策法规、改善村庄环境、化解矛盾纠纷,柔性参与基层社会微治理。
  她们从厨房“小灶台”走向乡村振兴“大舞台”,成了乡村干部的好帮手、乡亲们的贴心人,活出了精彩人生。她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村嫂。

  发挥“她”力量,全县4322名村嫂参与基层柔性治理

  2月7日:今天送温暖,驻村书记李建华和我们一起端着饺子、拿着春联,给孤寡老人刘长荣送去。老人身体不好,要多陪他说说话;2月27日:今天下小雨,我们看望了李振兰,她长年卧床,全凭老伴照顾,老人很孤单;3月9日:今天开会,作为村嫂代表,我提出六条建议,给村嫂配备桌椅,方便给留守儿童补课,给留守老人建个老年公寓,让年轻人放心在外务工……
  这几行文字,尽管只是颍上县西三十铺镇洪单村村嫂陈颖日记上的寥寥几笔,却反映着全县村嫂工作的点点滴滴。
  颍上是欠发达地区、劳务输出大县,一方面,农村人口空心化、农村社区规范弱化导致不少矛盾累积;另一方面,基层社会治理力量不足,部分村居“两委”在治理乡村中柔性不够,而农村留守群众又对管理和服务的需求日趋多元、日益提高。
  “必须要在基层治理上探寻一条新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颍上县委书记黄琦说,在探索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颍上县看到了农村一支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她”力量——留守妇女,她们因为种种原因被长期忽视,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她们的作用,可以有效增加基层社会治理力量。”
  2020年,在西三十铺镇洪单村开展村嫂理事会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颍上县出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村嫂理事会工作:村嫂理事会会员覆盖到自然村,每百户左右配备一名村嫂。截至目前,全县349个行政村共计推选4322名村嫂。

  过去没人干、村干部管不过来的事,都被村嫂包了

  今年回颍上县六十铺镇过春节,居民赵萍“眼都直了”:小一年没回来,村里道路干净了、沟塘清澈了,更“稀奇”的是,一对多年不说话的婆媳,今年竟笑呵呵地聚在一起过年了。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村里组建了村嫂理事会,过去没人干或村干部管不过来的事,现在都被她们包了。”赵萍说,看着村嫂们在村口对返乡村民做登记,年二十九给儿女没回来的老人、五保户送饺子、贴春联,通过手机视频让留守儿童与在外地的父母“云团圆”,她这个常年在外的游子,感觉特别安心。
  
下转二版